「眼球轉動,有助消除疲勞嗎?」有人說有,有人說無;說無的,還是一位專家,這就叫人很傷腦筋了。我們的眼睛,有眼外肌與眼內肌;如果是眼內肌疲勞,拚命拉伸、按摩眼外肌,就形同隔靴搔癢;專家認為,眼外肌很不容易發生疲勞現象,因此,問題其實是發生在眼內肌;接下來,讓我們繼續聽聽專家怎麼說。
「拉伸,或許對肌肉酸痛有用,但對眼睛沒有幫助。 」美國眼科學會臨床發言人、醫學博士大衛.埃普利(David Epley)指出,因為在電腦上,花費了太多時間,使得眼睛疲勞或乾眼症的患者,大幅增加。
一般而言,拉伸或許對緩解肌肉酸痛有用;但是,因為眼球本身和周圍的肌肉結構特殊,眼球轉動等拉伸,對消除眼睛疲勞,沒有幫助。這是因為,眼球本身和眼睛周圍的肌肉,又稱為眼外肌;這些眼睛肌肉,跟手臂上的二頭肌肌肉,不一樣。
眼外肌,它們是由快肌和慢肌,混合組成;因此,它們可以一直發揮作用,而不會感到疲倦,尤其像是擅長跑馬拉松的慢肌。
不斷反覆的重訓彎舉,會讓二頭肌的肌肉疲勞,產生乳酸,然後酸痛;但是,眼外肌的設計(快肌和慢肌的混合組成),可以讓我們的眼球,全天不斷地使用、轉動;所以,問題不在眼外肌。
然而,我們在看很近的事物,特別是在看很小的東西時,像是電視或是手機螢幕上的小小字幕時,眼球內的環狀睫狀肌,會內縮,使得原本自然牽引著水晶體的懸韌帶,開始放鬆,而讓水晶體由薄變厚,好將光屈折更多,以聚焦到視網膜上;這個眼內肌,在長時間的內縮之後,便會疲倦;而這種疲倦,不是按壓眼外肌可以消除的。
此時,放鬆眼睛內部肌肉的作法之一,乃是要將目光,移焦到遠方的事物上,讓睫狀肌放鬆;簡單地說,就是不要勉強自己,近距離看小東西太久。
還是閉目養神最好
我個人經驗,最好的方法,還是閉目養神;這是因為,閉目之後,睫狀肌就可放鬆,無需再緊縮。
此外,無論看遠或近,眼睛只要是開著,光線就會進來,一旦進到眼睛裡頭,就會開始產生光化學反應,尤其是跟視網膜細胞的反應,會持續產生氧化性壓力與氧化性廢棄物,增加了視網膜後面脈絡膜的負擔。
有趣的是,當一個人,開始做眼球轉動運動的時候,他就不再盯著近的東西看,睫狀肌便可以放鬆;若是閉著眼睛做,則更好,就可以停止製造氧化性壓力與氧化性廢棄物,此時,視網膜跟脈絡膜,都跟著休了息,還是可以護眼,這也可以說是歪打正著。
也是因此,一般人常常聽到的護眼建議,每30 分鐘休息10 分鐘,或是,每30 分鐘看遠處10 分鐘,都是可以讓睫狀肌,得到喘息;但是,只要是眼睛開著,就避免不了光持續產生的壓力。
戶外活動好處多
比起待在室內不太活動,戶外的活動,好處多多;就算是對眼睛而言,也是好處多多。2003 至2005 年,1,765 名一年級學童,和2,367 名六年級學童,參加了澳洲雪梨一項的近視研究。研究人員凱瑟琳.羅斯(Kathryn Rose)等人發現,對12 歲(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待在戶外的時間越長,近視越少,無論是做運動或休閒活動;但若在室內運動,則與近視沒有關聯;在6 歲的樣本中,則沒有觀察到近視與活動量之間,有一致的關聯。
戶外活動與室內運動,中間最大的差別,在光線與視野;戶外是自然光,光線均勻,而室內是人造光,光線亮暗不均;戶外視野廣闊,室內侷限;戶外的活動,讓眼睛有機會,大量的看寬、放遠,較多不同的視網膜細胞,可以參與視見;而不再是近距離的聚焦,而且,又是由少數的細胞,在重複承擔視覺工作;這些,或有助於眼睛的保護。
至於(澳洲)小一學生,原本就較少有近距離看書的負擔,相對少量的戶外(看遠)活動,自然對近視的防護效果有限。
此外,恰當的曝曬戶外陽光,本質上,就是對身體有益;就像是,可以刺激血清素的分泌,入夜後,這血清素,再轉成通體適用的抗氧化劑,也就是褪黑激素,幫助對抗發炎、細胞修補等等,都有可能是視力受到維護的機轉。
1986 年,當我進到IBM 研究中心工作的時候,有機會看到IBM 的研究報告(Research Report);其中一期,IBM的腦神經科學家透露,眼睛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細胞,是因為要負責諸多不同的工作。
每個眼睛細胞,就像一個微處理器,有的負責看遠,有的看近,有的負責垂直,有的水平,有的傾斜;因此,人與動物,才能看見立體,看見深度。
相反的,近距離看書,迫使少量的眼睛細胞,必須在一個平面上,重複的進行光氧化反應;時間久了,相關細胞,來不及還原,而致發炎,而致凋亡;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鋼琴家,容易重度近視;這是因為,他們的眼睛,必須經常聚焦在樂譜的同一個平面上,而那音符們,又是密密麻麻的,很小。
將視線自書本、黑板、螢幕等平面的地方移開,也等同是將視覺負擔,分給其他的細胞,讓原有的細胞喘息;加上看暗看亮,也分屬不同的細胞,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戶外活動,有益眼睛的保健。
本文摘自《護眼,從用對光開始:防3C藍害專家教你保護眼睛的終極秘笈》/周卓煇(IBM研究中心客座科學家、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博士)/商周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