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肺食材及迷思
對於「養肺」我們還常聽到有人推薦要多吃十字花科蔬菜,這是正確的。二○一一年,知名期刊《食物與功能》(Food and Function)指出,有研究發現,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豐富的抗癌活性成分,包括吲哚(Indoles)、硫配糖體(Glucosinolates)與異硫氰酸酯(Isothiocynates),可能降低罹患肺癌、攝護腺癌與腸胃相關癌症的風險性。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甘藍菜(高麗菜)、芥菜、大白菜、小白菜、青江白菜、油菜、青花菜、花椰菜、大頭菜、蘿蔔、芥藍菜等,含豐富的維生素C與胡蘿蔔素,及多種植物化學物質成分,如蘿蔔硫素(Sulforaphane)等。
其中,較常被提及的「國民天菜」高麗菜,因含有能有效預防肺癌的異硫氰酸酯,以及強大抗氧化力的蘿蔔硫素,加上本身為「白色」,符合中醫所謂的「白色對應肺臟,養肺可多吃白色食物」的說法,認為白色食材多富含水分,含有豐富的植化素、纖維素及抗氧化物質,利於補水,能滋陰潤燥,溫肺養肺。
不過,大家必須注意的是,所有的營養素都必須適當攝取才是「最佳化」的保健,不能偏廢,也不宜過度補充。例如,曾有國外大型研究發現,擅自服用胡蘿蔔素補充劑,可能會增加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風險;在二○一七年《臨床腫瘤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也發現,若有抽菸又額外補充高劑量的維生素B6、B12,則可能增加罹患肺癌風險性。雖然抽菸原本就是肺癌危險因子,且無大型研究證實補充維生素會導致癌症,但仍不建議過量補充高劑量(高單位)的維生素,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根據國人體質和特色,制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當中就有列出各營養素的可耐受上限攝取值(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簡稱UL值),建議民眾可以此為參考,且最好從天然飲食中進行攝取,倘若無法吃到足量營養或在生病期間,再適量補充維生素,並不建議長期使用或是高劑量補充,超量易產生毒性,致癌風險反而會增加。
維生素D、維生素B12及葉酸
近年來,有不少關於維生素D與癌症相關性的討論,相當多的文獻指出,維生素D營養補充劑「可能」具有抗癌功效。在動物與細胞實驗中發現,補充維生素D能誘導細胞程式凋亡,抑制癌細胞增生、血管新生與抗發炎等抗癌機制,特別對於肺部感染,維生素D具有抗肺部過度發炎反應的功效;但人體實證醫學研究的部分則相對有限,維生素D補充劑是否具有抗癌功效尙待更多研究確認。
二○一一年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即指出,尙未有充分實證科學研究證據以確定「有效降低肺癌風險的維生素D補充劑量」,因此,維生素D營養補充劑在癌症預防或偕同癌症治療的角色上,其有效劑量、介入時間與目標族群等關鍵訊息,都是未來臨床試驗與流行病學研究的探索重點。
據衛生福利部所公告的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健康成人男女性(三十一至五十歲)為五微克;五十歲以上年長者為十微克,若使用超過可容忍上限值,即建議攝取量的五倍以上,則有中毒之虞,嚴重可能造成心血管硬化、腎結石、心律不整或死亡。
民眾日常可適量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鮭魚、鯖魚、秋刀魚、肝臟、全脂牛奶、蛋黃、黑木耳、香菇等,以及在紫外線強度較弱時(清晨或傍晚)多曬太陽,來幫助促進與維持維生素D的保健營養狀態。而另一個值得探討的是關於維生素 B群裡的葉酸(B9)和B12,國外有許多不同的研究結果出現分歧,有些數據顯示能夠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有些說沒用,也有的指出攝取過量時會增加風險等,且究竟要吃到多少「量」才能達到最佳保健功效?迄今仍無定論。
在國內,過去並沒有建立本土數據,所以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支持下,臺大和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近期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企圖找出葉酸營養不良與罹患肺癌風險的相關性。
本文摘自《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陳晉興(肺癌權威)、梁惠雯(資深媒體人)/天下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