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指揮中心的數據分析,全台輕症、無症狀的確診者仍佔比最多,現在更有許多人都認為「確診也沒多嚴重」,究竟新冠肺炎真的可能在1年內流感化嗎?未來我們又該注意些什麼?
新冠病毒不致命卻難控制!尚還要等數年、感染N次才可能流感化
根據《舊金山紀事報》的報導,雖然Omicron不像是Delta或Alpha等病毒株致命,卻更難以被控制,舉例來說,而Omicron的傳染率為Delta的3倍,而Omicron的分支株BA.2和BA.2.1,又比原本的病毒傳染率再高出20%和30%。
而日本傳染病專科醫師忽那賢志的研究也指出,相較於感染Delta病毒,確診Omicron的患者通常症狀都比較輕微,像是英國研究感染Omicron住院的風險為Delta的三分之一、南非研究惡化的風險為0.3倍及美國研究死亡率是0.09倍等,依目前新冠病毒的發展來看,都可以看出病毒致命的機率越來越小,但傳染力卻變得相當驚人。
既然染疫後的死亡率低,只是容易傳染,那是不是可以把新冠肺炎當作流感看待?根據《TVBS》的報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雖然未來的確有可能走向流感化,但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還是比流感強5到10倍,再加上病毒弱化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不是短短兩、三年就可以完全達到的效果。
另外,《彭博社》也訪問到德國病毒學家Christian Drosten,他舉流感病毒為例,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黏膜入侵身體,且一般人一生當中,可能都不只被感染過1次,所以黏膜中本身就會存在免疫力,也正是這種黏膜免疫的特性,所以流感一年中大部分的時間都無法傳播,只有在特定季節或條件下才可能流行,如果要等新冠肺炎成為流感,還需要很多人、多次染疫後才有可能。
不只呼吸困難、血氧低是轉重症的徵兆,出現這些問題也代表病情在惡化
依照台北慈濟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蘇文麟的說法,雖然絕大多數的病患都是輕症、無症狀,但仍有萬分之7的機率會轉為重症,通常在進入重症前會出現呼吸困難、會喘和血氧低於94等初期症狀,但更關鍵的是血壓下降所引發的休克問題,只要收縮壓低於90或平均動脈壓低於65,就要多加注意健康狀況、盡早就醫治療。
而宜蘭知名開業醫師王維昌也在宜蘭的防疫記者會上指出,如果感染後出現高燒超過48小時,或是走路、說話會喘不過氣、食慾不振、噁心、想吐、頭昏、意識改變等6大症狀,就代表病況可能正在慢慢惡化,應馬上與主責醫師聯絡或利用視訊問診的制度,特別是65歲以上、癌症患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等高風險族群,更要請醫師協助開立抗病毒藥物,降低可能造成的中重症機會。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