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攝氧量與心肺耐力相關,較低恐增心血管疾病、癌症風險
最大攝氧量(V02max)是評估有氧運動能力的指標。台灣師範大學體研所副教授林正常曾為文指出,最大攝氧量意即從事激烈運動時每分鐘所能攝取消耗的氧氣最高值,且與心肺耐力密切相關,每個人每分鐘所能攝取消耗的氧氣量有一定的限度。
換句話說,若最大攝氧量越低,則民眾的心肺耐力也就越差。日本肝膽胃腸外科醫師石黒成治表示,最大攝氧量是全身持久力的指標,若能在活動的過程中取得大量的氧氣,就能讓細胞中的粒線體製造大量的能量。
俄亥俄大學運動生理學專家Ian Klein則表示,最大攝氧量若提升,即可以將更多的氧氣輸送至肌肉(包含心肌等)之中,可以活動更長時間,也可以較久才產生疲勞感,意即最大攝氧量越高,就可以活動越久也不覺得累。
而最大攝氧量不僅對運動有好處,由於該數值越高心臟的每次跳動就能輸出更多血液,減輕心血管系統壓力。美國心臟協會也指出,最大攝氧量較低的民眾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較高,心肺能力甚至比高血壓更能預測死亡風險。
石黒成治則表示,久坐的生活會導致最大攝氧量降低。久坐民眾50歲的最大攝氧量數值,與積極運動民眾80歲的數值相當,也就是說,已有30年份的健康危害差距。
此外,年過30後,每年將損失約250g的肌肉量,並增加約同等重量的脂肪,乍看之下體重並未改變,然而卻對肌肉的品質產生巨大影響。若再持續久坐下去,恐步入步行困難、站立困難,甚至對日常生活產生障礙的衰弱狀態。因此不論是40歲、50歲還是60歲,都應避免久坐,並藉由改善「最大攝氧量」提升心肺機能與肌力,才能得到健康的身體。
透過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最大攝氧量
若要提升最大攝氧量,運動是不可或缺的。Ian Klein也表示,透過高強度但短時間的間歇運動,能讓身體有代謝與生理壓力,進行調適後就能變得更強壯並提高最大攝氧量。
石黒成治則建議透過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提升最大攝氧量。步驟如下:
- 全力運動15~30秒。
- 休息15~30秒。
透過跑步、自行車重複上述HIIT運動,即可提升最大攝氧量。實際執行的時候,由於對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來說難度過高,可採取「TABATA」的方式,進行20秒全力運動後,休息10秒。最開始以4組(2分鐘)開始訓練,習慣後可漸漸增加負荷,最終完成8組(4分鐘)訓練。
透過這樣的訓練,初期體力尚且不佳的狀況,不僅心肺能力,還可對同時提升肌力抱有期待,是非常有效率的做法。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