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內疫情明顯降溫,但接連出現的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和疑似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的個案讓許多人提心吊膽,到底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有哪些症狀?和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相比又有什麼不同?
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心血管症狀多、死亡率比兒童MIS-C還高
根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防疫記者會上提出的資料,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統計目前約有221位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個案,發生年齡約為19至34歲間,當中男性佔了7成之多,且通常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會等到確診後三週才開始出現症狀,平均間隔為3周至28天左右。
症狀方面,多與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類似,比較特別的是,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在心血管系統表現比較常見,像是心肌炎、心包膜炎、動脈瘤、心室功能不全或心律不整等,但皮膚或黏膜的症狀,像是起紅疹或雙眼發紅的比率則比較低。而羅一鈞副組長也曾說明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的主要常見症狀,分別為:
- 發燒(96%)
- 低血壓相關症狀(60%)
- 心臟功能低下(54%)
- 有呼吸困難有喘(52%)
- 腹瀉(52%)
值得注意的是,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的死亡率偏高,根據《三立新聞台》的採訪,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說明,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主要以心臟作為攻擊目標,這也是為什麼成人患病後心血管系統的表現較多,後續他更在臉書撰文指出,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的患者約有5成的人會住進加護病房、整體死亡率高達10%,比兒童的1~3%還高了3倍多。
另外,羅一鈞也曾指出,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比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少見很多,國際上通用的病例定義也只有美國CDC有訂定,致死率就美國的通報跟研究分析來看,確實比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多一些,但考慮到成人還有慢性病、年齡等干擾因素,需要經過更縝密的檢查才能判斷。
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臨床標準一圖看!醫推「123法則」檢視病情
如果出現類似症狀,是不是就代表有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其實不是!羅一鈞副組長在記者會上指出,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對於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的病例定義相當複雜,首先得符合住院前或住院起算3天內,有主觀發燒或客觀發燒至少24小時(大於等於38度)的紀錄,並且在住院前、或住院起3天內符合其他臨床檢查出來的症狀至少3項,且至少1項必須是主要臨床標準,像是嚴重心臟疾病或皮疹合併非化膿性結膜炎等。
每個人罹患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後出現的臨床表現多元、多變,從中風、幻覺、腸胃道的腹痛、腹瀉到皮膚的紅疹、血液的血小板降低或大幅上升等都有可能,想判斷患者是否為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有一定的困難。
李建璋教授也在臉書撰文說明「MIS-A診斷123」的法則,提醒大家若出現1個先決條件、2個必要條件、3個器官受損的狀況,就要高度懷疑是否被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纏身。以下判斷條件多是醫師專業診斷結果,究竟是不是MIS-A,就交給醫師與專家的專業判斷,進一步評估後續處置。
- 1個先決條件:先前曾感染過新冠病毒,無論是PCR、快篩或抗體,任一顯示陽性即可
- 2個必要條件:發燒加上發炎(血液指標 CRP、Ferritin、IL-6、PCT 上升)
- 3個器官損傷:包含心臟、皮膚黏膜共三個器官受損,最常見是心臟、腸胃與神經學
另外,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也在臉書引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資料提醒,若染疫康復後有持續發燒、胃痛、紅眼睛、腹瀉、頭暈、皮膚有疹子、嘔吐等任兩項症狀以上,也要注意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的可能性,要是還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甚至是皮膚、嘴唇或指甲蒼白、泛藍等特異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