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滑鼠或鍵盤時,手掌與手臂應該呈現一直線接近水平
,如果手掌上抬的角度太大,或是相對於呈水平的手掌而言,前臂的上抬角度太大,就會對手腕造成較大的負荷,產生腕隧道症候群,也就是俗稱的滑鼠手。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呢?手腕關節處有一個由骨頭、韌帶所組成的隧道構造,被稱為「腕隧道」,支配手部感覺和肌肉的「正中神經」從此穿過,我們的手指能夠做出許多精細動作,便是靠這些神經與韌帶。當手腕過度使用時,就會導致腕隧道空間狹窄,正中神經因而受到壓迫,引起痠痛、麻痺等現象。 當症狀嚴重,還可能造成手部肌肉萎縮。
華美脊骨神經醫學會的成立者李啟銓博士提及,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從事重複性機械操作工作者,像是超市收銀員、建築工程、鋼琴老師等,可能因為過度使用而產生的關節炎、肌腱炎或是腕關節錯位,導致腕隧道症候群。
醫生通常會給予病患施與物理治療之外,也會診察頸椎、肩關節與手肘的位置,以防這些部位的錯位導致病症,而除了聽從醫囑復健之外,李博士在著作《活化自癒力的脊骨神經醫學》提醒了4個改善的方法:
1. 時刻注意手部姿勢
避免做出手腕後彎(像是擦地板)的動作,在工作時記得改掉錯誤的姿勢,減少手腕壓迫可能造成的傷害。
2. 使用適當的輔助器具
像是在滑鼠墊與手腕中加墊,減少手腕的壓迫,也可以避免震動對於手腕所造成的傷害。
3. 強化手部肌群
透過啞鈴或是其他的鍛鍊器材,加強手的肌力,可以有效預防腕隧道症候群。
4. 及時尋求醫師協助
在手腕出現不適症狀時,應適時就醫、減少重覆傷害手腕,並選擇護腕來保護。
資料來源:《活化自癒力的脊骨神經醫學》
作者:李啟銓
出版社:原水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