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於臉書發文指出,臨床上明確符合重症主訴(如呼吸困難、血氧不足、神經學徵兆等)病童反而少見,確診Omicron變異株兒童的常見急診病況多為「高燒不退」、「退燒時活力食慾明顯變差」、「劇烈嘔吐無法進食」等「類輕症」。
這類病童雖被歸類在輕症,但依然需要醫療護理,且可能需要輸液治療,若不處理恐嚴重脫水,甚至轉變為重症。
活力降低、食慾變差看似不嚴重,實際上是嚴重警訊;父母便是判斷標準
不只急診醫師不能輕忽類輕症,父母面對孩子的病情更不能大意,以上述的「類輕症」各症狀來說,高燒不退、嘔吐不止都是明顯可以感受到孩子身體不適的表現,應盡速看診請醫師診斷。
指揮中心也曾公布了兒童病例居家照護的警訊表徵(就醫警訊),若孩子出現以下症狀,就應請醫師看診協助:
- 發燒超過48小時
- 高燒>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
- 退燒後活力不佳
- 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
- 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
- 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在上述各項條件中,兒童退燒後活力降低、食慾變差這等看似沒有身體不適的症狀,可能容易被照護者所忽略,且活動力降低與食慾變差的標準可能也讓父母感到困惑。舉例來說,不想吃午餐算是食慾變差嗎?
兒科醫師楊為傑曾於臉書為文指出,小孩子不對勁有非常高的機率「媽媽是對的」。什麼叫做精神狀況不佳?父母覺得不佳就是不佳,這是因為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李建璋也曾受訪表示,幼兒狀況不對勁主要照顧者(通常為母親)會最先知道,學齡前幼兒很多事情無法用言語形容,只有照顧者才能發現蛛絲馬跡。因此父母們要相信自己,若發現孩童不對勁,就應及早就醫治療。
退燒後也不可掉以輕心,觀察孩子異狀及早送醫治療
當小孩染疫,常見最嚴重的輕症症狀或許就是發燒,而當燒退了之後,父母也不可以忽視觀察孩子的異狀。先前台北慈濟醫院就有一位6歲孩童案例,燒退2天後突然和媽媽抱怨小腿痛到無法站立、行走,就醫後才發現竟是罹患「橫紋肌溶解症」。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醫師吳秉昇受訪解釋,臨床上就常有流感併發橫紋肌溶解症的案例,新冠病毒所致雖較少見,但文獻中仍有案例報告。而為了預防腎衰竭,大量補水是治療的必備方案。
除了新冠外,退燒後活力降低事實上也是不少疾病的嚴重警訊,曾有9個月大孩子除了腹瀉外,活力、食欲越來越差。送醫診斷後才發現是「綠膿桿菌造成的敗血症休克」。
謝宗學主任也因此受訪呼籲,照顧孩子時除了觀察病況外,還要進一步觀察活力與食欲變化,以免併發症悄悄出現而延誤治療。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