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二字說來簡單,但其實應視脂肪囤積的部位,區分成不同類型的肥胖。中醫師、針灸師田中友也指出,合乎體質地改變飲食與生活的話,就可以變得苗條,並且改善慢性不適。
下半身容易胖:水胖型(西洋梨型)
腸胃活動弱,水分與老舊廢物容易滯留在身體中,腰部周圍與臀部、大腿等下半身處容易囤積脂肪,又稱為「西洋梨型」。
去除「痰濕」建議多吃,包括玉米、萵苣、豆芽 蘿蔔、高麗菜、小黃瓜等。
腹部周圍容易胖:大腹便便型(蘋果型)
飲食生活常吃過多脂質、甜食等,容易大腹便便。血液會變得濃稠、遲滯並在內臟累積脂肪,因此腹部會長出一圈肉,變成「蘋果型身材」。
要控制油膩的飲食,並攝取能改善血液流動的食物,例如:洋蔥、蔥、茄子、納豆、黑木耳、青魚、醋…等 。
因焦慮而吃太多:壓力胖型
持續累積壓力的時候與生理期前,容易不小心暴飲暴食,稱為「壓力胖型」。由於壓力產生「胃熱」,造成腸胃過度工作,已經飽了還繼續吃等特徵。
建議多攝取,如:柑橘類水果(橘子、檸檬等)、芹菜、紫蘇、草莓、香菜、蕎麥、薄荷等性涼的食材。
明明沒吃還胖:疲勞胖型
因「氣」不足,食物無法順利地被消化吸收,轉變為體脂肪。由於氣不足的話代謝就會下降,即使吃不多也會胖,即使控制飲食也難以瘦身。
多吃能讓腎臟、脾臟健康的食材,包括蕈菇類、山藥、大豆食品、糙米、黑芝麻、秋葵…等。
【早安健康.圖解健康】點我看更多精采圖解!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