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睏,也就是春季疲勞症,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容易疲憊、睡得再久起床都覺得還是很累、出現越睡甚至越累的感覺。
由於在五行裡春屬木,與中醫的肝相對應,出現春睏情形往往也代表著肝氣調節有問題,無法順利升發。一旦民眾的肝氣疏泄產生問題,除了疲累外,往往還會伴隨有情緒容易波動起伏、頭痛、過敏,或是睡眠障礙的情況。
春睏症狀常集中在上午9-11點和下午3-5點會表現特別明顯。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是因為這段時間分屬人體脾經及膀胱經運行的時間。脾掌管人體的水濕,一旦脾氣虛弱,又受到外濕影響,運化水濕的功能出現問題,造成濕氣滯留的話,就會讓人有重濁疲憊的感覺,還可能伴隨著頭暈、食慾下降、脹氣,以及排便不順等症狀。
而膀胱經則是位於人體背部接受陽氣的位置,且上連至腦,若膀胱氣血不足,跟不上陽氣升發的速度,就會導致滋養腦部的氣血減少;要是再加上濕阻陽氣,便會令人覺得提不起勁、昏昏欲睡,還可能伴有身體多處痠痛,以及排尿不順的現象發生。
既然如此,那麼民眾想要改善春睏問題,拒絕被瞌睡蟲附身該怎麼做呢?其實對於春天的養生之道,早在《黃帝內經》中便有描述。古人認為,春天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不過要注意的是,所謂的夜臥早起,「夜臥」並不是鼓勵大家熬夜,而是春天的日出較冬天來得早,日落較冬天來得晚。
中醫認為人體的主要活動時間應當順著日光而作,所以相對於冬天日落較早,春天白天較長,可以活動的時間也較長,但民眾春天養生仍應避免熬夜為宜!更不要說,傍晚11點到凌晨3點,是人體膽經和肝經循行的時間,而春天尤須養肝,故建議民眾春天養生應盡量要在11點前就寢為佳。
除了留意睡眠時間外,運動方面則建議大家可多去廣闊的場所散步,讓背部曬太陽補充天然陽氣;平時的打扮可將頭髮放下、穿著輕鬆,不用過於束縛,以免氣機鬱滯。如此自然地順應時節,讓身體從冬天的養藏逐步地轉成春天的升發,便不容易導致春睏上身。
遠離春困症頭,下一頁中醫師推薦2道養生粥幫助代謝身體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