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假設你30歲成家立業,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家庭儲蓄率,一般家庭收入扣除養育小孩的費用、食宿以及其他雜項支出, 平均是20%左右。20%的儲蓄率情況下,如果想維持100%的所得替代率,則需要35.8年, 預期退休年齡正好就是法定的65歲左右。(編輯推薦: 勞保、勞退會是65歲後的「救命錢」?拒當下流老人!3步驟盤點確保退休錢夠花)
雖然退休年紀看起來好像沒問題,但事實上,大多數民眾在屆臨退休之際,依然沒有足夠的退休金可以支應生活。衛福部106年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超過兩成55歲以上民眾,會覺得生活費不敷使用或生活相當困難。
但只要透過儲蓄加上指數化投資,你就能擁有合理的期待,在退休時擁有如你預期的退休生活。
而如果你想提早退休的時間點,從之前的複利方程式中,可以得知:在減少雪球滾動時間的情況下,只要讓更多的本金藉由複利成長─—提高儲蓄率,增加可投資金額─就能做得到。
即使你在30歲才開始儲蓄與指數化投資,但如果能夠將儲蓄率提高至40%,則你在56歲就能達成退休甜蜜點,這比普通儲蓄率(20%)的一般人退休年齡65歲提早了9年之多!這正是增加可投資金額所帶來的威力。
這也說明了:不論你幾歲開始規劃退休金,只要設法提高儲蓄率,透過指數化投資獲取市場報酬,你將有很高的機會可以達到財務獨立。而比起關注未來市場的諸多不確定性,我們更應該於專注提高本業收入、掌控支出,同時被動指數化投資,財務目標自然水到渠成。(編輯推薦: 存多少錢夠你退休?「4%法則」維持50年穩定現金流,財務自由買回自己人生)
在50歲前達成70%的所得替代率
我們回過頭思考一下關乎退休生活水平的所得替代率吧。如果你是一位目前正在累積資產道路上的投資人,你現在每個月的收入並非100%都拿來支出,對吧?不管是儲蓄率是5%或20%的投資人,都不會將所得100%拿去支出,這樣才有盈餘可以儲蓄投資。
這就代表:所得替代率100%的退休生活水平,將會優於你現在累積資產時的生活水平。換句話說,如果想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你並不需要追求100%的所得替代率。
舉例而言,一位月收入4萬元的小資族,現有的儲蓄率為30%。這代表他在透過工作獲得收入的階段,每個月會拿12,000元進行指數化投資,28,000元作為支出。
假如他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到滿意,也想在退休時擁有相同的生活支出水平,只要將所得替代率設定在70%(28000/40000=0.7=70%)即可。
一旦將退休目標的所得替代率從100%降至70%,在同樣的預期報酬率下,便可以將工作賺取主動收入的時間從29年縮短至25年,足足減少了4年的工作時間。(見下表)
在工作累積資產階段擁有越高的儲蓄率,一方面可以讓更多資金投入市場獲取報酬,另一方面則是能在維持相同生活水平的情況下,讓所設定的所得替代率更低,縮短達成目標的時間。這也是為何有些FIRE一族能夠在50歲、甚至40歲前就達到目標,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設法提升儲蓄率、加以投資,讓財富的雪球加速滾動。
因此,假如你的目標是在50歲前達到財務獨立,賺到更多的自由、提早過你想要過的生活,以一位剛出社會24歲的社會新鮮人來說,在採用指數化投資預期年化報酬率6%+4%法則當作提領率的前提下,需要做的事就 只有將每月所得的30%投入於全球的股債配置。(編輯推薦: ETF怎麼選?小心內扣費是侵蝕獲利的拖油瓶!想存夠退休金竟要多花10年)
換句話說,由於儲蓄率與收入高低無關,無論你的薪水是3萬元還是4萬元,只要每月將30%收入投入指數化投資,就有很高機會靠著資產的複利成長,在50歲時完成財務獨立的目標。這比65歲的退休年齡足足早了15年!(見下表)。
想提早財務獨立,可以提高儲蓄率、指數化投資,以及降低所得替代率來完成;但還有一件你不容忽視的事情!繼續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