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運動傷害? 萬一發生了怎麼辦?
不同的運動類別同時會產生不同的運動傷害。如過肩投擲類運動中的棒球、網球、排球對肩肘負擔較大,因此常會傷害到肩膀、手肘。而常運用到軀幹旋轉、彎曲、伸展的運動如:體操、跳水、柔道、摔角等等,則容易傷害到脊椎、椎間盤。需頻繁跑、跳的運動如:足球、短跑、長跑、籃球等,容易讓膝蓋、腳踝受損。
只是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尚有許多,究竟何為運動傷害?以田徑、足球聞名的龍興國中體育班選手,本次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到學校提供醫療援助時就發現,有部分選手產生類似的狀況。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復健科李育豪醫師表示:「訓練、比賽造成的累積性或是急性的肌肉、骨骼、神經、關節的損傷,並產生紅、腫、熱、痛的狀況,都有可能是運動傷害。而運動傷害往往以膝蓋、肩膀、足部、腳踝居多。」
▼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與龍興國中體育班選手們
▼李育豪醫師表示:「運動傷害往往以膝蓋、肩膀、足部、腳踝居多。」
何時能夠回到賽場?
這是許多受到運動傷害困擾的選手會產生的問題,李育豪醫師也叮嚀選手關於這個議題「不是單純時間點的問題」,我們必續對選手本身進行綜合判斷,評估他們的身體、心理是否已經準備好?以及他們的運動類型、守備位置、是否接受手術、是否仍有症狀、肌力、肌肉控制、柔軟度、是否會因害怕受傷而影響到動作等等問題做考量,因此每位選手復原的時間也無法一致。
▼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物理治療師進行運動選手醫療復健
避免勝於治療,李育豪醫師也提供其他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的因素,提醒選手盡量避免受傷的可能性。
- 年齡-未成年選手骨骼韌帶尚未完全成熟、過度訓練
- 體重過重或過輕
- 柔軟度不足或過度
- 專項運動造成重複性的衝擊
- 太早專精某項運動
- 營養補充不足
- 訓練設備、環境不佳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