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先前李富城受訪表示,自結褵50載的妻子於2019年因大腸癌病逝之後,他產生憂鬱及輕微失智的症狀,自陳病況癥結點在於愛妻離世給自己很大的打擊,很難去忘懷傷痛,也很難去接受其他人;在過程中,也不是沒有想過去環島忘記傷痛,但與愛妻已經環島很多次,過去都是兩人一起去,怕自己一個人去會勾起難忘回憶。 (編輯推薦:全球每3秒有一個人失智,但這5種原因造成的失智症可以康復!)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衛教資料顯示,在台灣,每12位65歲以上老人,就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老人,更是每5位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即將邁向超高齡化的台灣,對於長者失智所引起的相關問題不容忽視。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月屏曾撰文指出,患者在失智症前期,有時會表現出憂鬱症的情形,而老年憂鬱症也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總醫師林皇吉也曾撰文指出,造成老年期憂鬱的社會心理危險因子包含喪偶、社交孤立、隔離、失能、搬家及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等。 (編輯推薦:是失智症,還是老年憂鬱症?同樣是健忘,差別在於「病識感」)
喪偶、社交減少均會加快認知功能下降
其中,喪偶對許多高齡者來說非常痛苦,過去曾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研究指出,失去另一半不僅會使人感到傷心欲絕,且留在人世的人丈夫或妻子的智力會開始下降。
研究分析257名參加哈佛老齡腦研究的老年人數據,實驗剛開始時,研究人員先測得受試者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含量,之後連續4年持續對其認知表現進行追蹤與監測;最後發現,喪偶者腦部除了堆積較多的β類澱粉蛋白,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也比非喪偶者快3倍。堆積於腦部的β類澱粉蛋白即是阿茲海默症的徵兆。
此外,李富城在臉書中寫到,因為疫情關係使社交封閉,也可能是他罹患失智症的原因;事實上,臨床上也的確發現,疫情封閉社交對於長者退化有一定的影響,北市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曾受訪指出,近期約有8成失智症長輩陸續回診,明顯發現長輩的活動力降低、社交技巧下降,以及進食量減少等,且不僅限於失智者,連一般長輩也被發現有明顯退化的情形。
離失智再遠一點!社交活動如何幫助大腦健康?下一頁了解更多專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