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貼文也引起網友熱烈討論。不少民眾指出,自己不用漱口杯,而是採用以手接水的解方。不過,也有網友表示,一直都習慣使用漱口杯,不然不知道怎麼漱口。而如果真的要使用漱口杯,又有哪些清潔細節該注意呢?
漱口杯常見汙垢有3種,浴室黴菌、細菌恐引起腸胃炎、肺MAC症、支氣管疾病
漱口杯或許是家家戶戶中最常見的日常用品之一,而看似每天僅用於漱口、乾淨的漱口杯意外的髒,一不小心就容易忽略其帶來的微小風險。若不仔細留意漱口杯的清潔,恐不知不覺將黴菌、細菌吞下肚。相信不少民眾都曾有漱口杯底部出現汙垢、黑色、粉紅色等顏色的經驗。
日本訪問牙科協會的衛教資料指出,漱口杯可能產生的汙垢有3種:
- 黑色汙垢:黑色黴菌,常出現在杯子外側與底部。
- 粉色汙垢:酵母菌,比黑色黴菌繁殖度快,常出現在杯子內側。
- 白色汙垢:自來水中所含的鈣質與礦物質。
這些汙垢、病黴菌看似常見,然而一旦進入人體卻恐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根據陸媒報導,河南省人民醫院口腔科主任王永功指出,使用這樣的漱口杯長期恐讓黴菌、污垢透過漱口進入嘴中,傷後口腔黏膜,甚至引起胃腸道、呼吸道疾病。
除了黴菌外,台灣因為住宅格局的關係,許多民眾的廁所、馬桶就放在洗手檯旁、浴室之中。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曾於節目分享,不論是蹲式還是坐式馬桶,只要沖水,細菌(大腸桿菌等)就會噴濺至天花板、地板與牆壁。因此最髒的物品就是「牙刷與毛巾」。從醫師分享的例子看來,常擺放於牙刷與毛巾旁的漱口杯恐也是受大腸桿菌等細菌侵害的「受害者」之一。
除了大腸桿菌與黴菌外,日本Health Care Cleaning協會會長松本忠男也曾為文指出,浴室中還潛藏著MAC菌、綠膿桿菌、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一旦不慎感染,就有可能罹患肺MAC症、支氣管哮喘及拉肚子、嘔吐、等病毒性腸胃炎症狀。
綜合日本結核預防會複十字醫院副院長尾形英雄及翁佩魁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的受訪資料,一旦不小心感染了MAC菌(最常見的非結核分枝桿菌之一),該菌就有可能在肺部與支氣管繁殖長達10年以上,增加咳嗽、痰等小症狀。若民眾免疫力較低,甚至恐罹患皮膚炎、潰瘍,甚至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等嚴重疾病。
保持衛浴用品清潔的存放法,下一頁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