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分解水溶性纖維後產生丁酸可幫助免疫調節、抑制癌症發生
另一方面,在腸道內厭氧菌的作用之下,水溶性纖維可以產生具有維持大腸粘膜正常分化,並且具有抑癌功能的短鏈脂肪酸。林口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盧珈伶曾撰文指出,短鏈脂肪酸泛指少於6個碳的脂肪酸,是由哺乳動物腸道中的厭氧菌將難消化的膳食纖維、抗性澱粉或部分胺基酸發酵後所產生,在腸道中以乙酸、丙酸、丁酸這三種短鏈脂肪酸為主,約提供人體5-10%的能量來源。
其中,丁酸為結腸除了提供人體能量外,也是腸內益菌利用的能量來源。此外,也有研究指出,短鏈脂肪酸具有調節部分免疫細胞的功能,可幫助調控發炎反應,也與癌細胞的分化有關。 (編輯推薦:37年良心醫師:4招吃得瘦,每周甩0.5公斤不費力)
細菌分解水溶性纖維,可幫助調節雌激素,抑制乳癌發生
另外,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衛教資料指出,大約有2/3乳癌的發生是來自雌激素的刺激,而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後,經由細菌分解後所產生的木質素(lignans)具有抗動情激素的功能,可幫助調節女性的雌激素。植物體中的果膠、膠質、黏質物,以及部分半纖維素屬之。
營養師高敏敏曾在其臉書粉絲專頁中撰文表示,一天至少要吃4個拳頭大的蔬菜量,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大致為20-38克,且建議每餐至少選2種顏色的蔬菜,還能攝取到不同的植化素。
其中,高敏敏營養師所排列所含最高膳食纖維的的前五名蔬菜,分別為紫蘇、薄荷、黑豆芽、山苦瓜,以及紫色花椰菜,不妨在日常飲食中多多攝取。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