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於腦中風 之預防與保健
腦中風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長年佔據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台灣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中風。中風的發病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以及過度肥胖有關。當身體處在精神壓力大,或是過度疲勞、熬夜、睡眠不足、情緒過度激動時,就容易引發疾病。
由於中風是腦部血管阻塞或是血管破裂出血,因此在中風之前常會出現先一些徵兆,包括:頭暈、頭痛,臉部表情不對稱、講話不流利、手腳活動不靈活、手指握物無力或困難,走路無法維持平衡。 (編輯推薦:「5點02分,我中風了」專治中風醫師自白:41歲中風的自救之道)
傳統中醫認為中風主要原因與肝風、痰濁、血瘀、陰虛、陽虛等病理因素有關,會造成身體的氣血循環失衡、臟腑功能失調,而導致腦血管的循環阻塞或是腦血管破裂出血。因此預防中風,可以根據表現的症狀,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保健:
- 氣虛血瘀型:
平素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時常感到精神疲累、頭暈、心悸、面色萎黃氣色不好、走路時步態不穩,手指握物無力。可按摩手上的合谷穴,腳上的足三里穴。也可用丹參、黃耆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藉以達到補氣活血,通經活絡之功效。 - 肝腸上亢型
平素有高血壓的患者,時常感到頭痛頭脹,而且伴隨有眼皮不自主顫動、眼睛紅赤,口乾口苦,手腳麻木,心煩失眠。可按摩頭上的百會穴,以及腳上的陽陵泉穴。也可用天麻、決明子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以達到平肝熄風,滋陰潛陽之功效。 - 痰濁阻絡型:
糖尿病、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的患者,時常感到頭部重著感、頭暈、胸悶心悸、手腳關節活動不靈活。可按摩頸部風池穴、腳上的三陰交穴,藉以達到活血化瘀通絡之功效。(編輯推薦:中風苦一輩子...中醫2種保養方不讓中風後遺症找碴!) - 肝腎陰虛型:
平素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時常感到頭暈,頭痛,耳鳴兩眼視力模糊,視物不明、臉部烘熱、兩顴骨紅、手足心熱,伴隨手指麻木心情煩躁、睡眠品質差、腰膝酸軟等症狀,可常按摩腳上的太衝穴。也可以用天麻、枸杞子、杜仲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藉以達到滋陰降火,柔肝滋胃,育陰潛陽之功效。
本文由高醫醫訊授權刊載。 原文出處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