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疾病是台灣民眾不可忽視的死因之一,根據衛福部公布的「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2020年的心臟疾病死亡率高達每10萬人86.7人,僅次於癌症並位居第二。
根據一篇日本國立心臟病研究中心與新瀉大學、大阪大學共同團隊所做的研究,以大阪府吹田市50~79歲一般市民為對象,追蹤其1,547人的牙醫紀錄後發現,和咬合力高的民眾相比,咬合力低的民眾心臟病風險將高出5倍。 (編輯推薦:常咬到舌頭不只是吃太快!中風、癌症等5個問題讓人老是「自咬」)
雖然具體生理機制暫且不明,不過,順天堂大學醫學院心臟血管外科教授天野篤為文指出,僅僅是「好好咀嚼」便會帶給心臟影響,並提出了幾項推測:
咬合力(咀嚼力)變弱,影響用餐食物內容
天野篤表示,當咬合力變弱,由於無法順利地將食物咬碎,許多民眾會開始避免食用蔬菜、肉類、魚貝類等較硬的食材,而轉為攝取醣類較多的柔軟食物。如此一來,這樣的飲食生活變化便有可能促進動脈硬化,提高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
日本小林牙科醫院副院長小林友貴也認同並說明,確實有研究指出咬合力降低會減少綠黃色蔬菜及魚貝類的攝取。而當營養均衡破壞,預防動脈硬化的膳食纖維與抗氧化維生素攝取變少,便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症的風險。
咀嚼原來對心血管這麼好!下一頁看看哪些食物可以提升咀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