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想讓爸爸留一口氣回家。」面對昏迷且插管的病人,家屬提出這樣的要求是ICU 裡經常會面臨到的事。
『好,我們來思考看看,如何幫爸爸完成心願。』
「那就拜託你了。」
『但爸爸目前的心跳血壓並不是太低,這個時候就回家,可能會發生兩個問題。』我通常會以「為病人好」同時「為家屬想」的層面去說明。
『第一個問題是回到家、拔掉管子後,並不能預測爸爸會喘多久,可能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因為家裡沒有止痛、止喘的藥,只能眼睜睜看著爸爸喘,他辛苦,你們也辛苦。』我們真的遇過病人喘到家屬看不下去,又把病人從家裡送回來急診的。這樣的經驗可能會變成不好的回憶。
『與其這樣折騰,我會建議不妨等到心跳血壓量不到的時候,再讓爸爸帶著管子回去,或拔掉管子、戴氧氣罩回去都可以。形式上,符合了留一口氣回家的習俗,回到家之後,也不會讓他最後一段路因為喘而辛苦。』大部分家屬都是可以接受這樣子的建議。
『另一個問題則是在還有心跳血壓的時候回家(離開醫院),依照法律規定,我們就不能開立死亡證明書。必須等到爸爸心跳停止之後,你們去找衛生所的醫師到家裡去確認過,才能開立死亡證明書。這樣一來,折騰的就是家人。若能在量不到心跳血壓才離開醫院,我們就能夠直接開立死亡證明。』再這樣替家屬想,家屬的接受度又提高了。
醫療人員常常習慣用醫學來理解家屬的話,而他們需要的只是情感的對話。「留一口氣回家」既是家屬覺得要幫親人完成的心願,也是為了滿足傳統習俗上「壽終正寢」的觀念。這樣的心願和習俗可以透過一種「形式上」符合的方式、一種不必再讓病人承受更多痛苦的方式來完成,因為這個心願需要的是情感上的解法,而不是醫學上的解法。
ICU x I see U 金句:不要用醫學專業來概括家屬的想法,因為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是情感的對話。
本文摘自《ICU重症醫療現場2:用生命拚的生命》/陳志金(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原水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