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藥的種植與產季
產季,從9月到翌年3月。山藥多生長於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之處,夏天日照較長,莖葉茂盛製造了許多養分,8月之後日照變短,就開始把養分轉送蓄積到地下塊莖的部分,逐漸形成紅皮白肉或白皮白肉的健康山藥,因此約莫初秋9月,小部分可陸續採收。
主要產地在南投、三芝、基隆(台灣種的日本山藥,黏液豐富、脆度足,拿來做點心或各式料理都很適合)、台北陽明山山區(白肉山藥)、雙溪、台南左鎮、屏東恆春等。
10月秋風送爽,從埔里到竹山的南投縣街頭,開始賣「紫山藥」(台灣種,口感最脆但不能生食),街上有新鮮堆疊秤斤賣的,小吃攤有炸球、煎餅的「紅薯點心」,那是鮮豔又帶有詭譎紫色的美食。我童年時,家母曾經煎來當是我們的午後零食,印象深刻。
近年,我自己動手,先磨成泥再加糖入味,當然我會加大量的桂圓乾配味,這些桂圓會先浸過葡萄酒,是軟化也是增味的手續,之後再用麻油低溫香煎,佐配濃茶……。這是我的「吃秋」儀式。
知道「神仙之食」山藥的厲害,來認識它的好朋友薏仁、芝麻、紅棗、蓮子、杏仁、核桃等,這個藥膳軍團對荷爾蒙分泌不穩定的女性,或是更年期後雌激素下降的困擾,頗有助益。
說說有山藥的四神湯
四神湯本名是「四臣子湯」,光復後,隨著大江南北的美食也引進到台灣。可是台語的「臣」與「神」發音相似,所以本來以四種柔性滋補藥方熬煮的豬小腸湯,成了有如四位神明加持效果的豬小腸湯,湯色乳白,幾滴浸泡過枸杞的米酒,與隱隱藥香味湯頭相互呼應。
想想,這碗湯有了粉糜微爛的小腸所提供的蛋白質營養,經過藥引喝下肚,真有「四位神仙來相助」效果,而且是好吃的健康湯品。再想想,冬天的時候,一碗熱騰騰四神湯,淋上幾滴浸過枸杞的米酒,整個胃就暖和起來了,也增加我們對疾病的免疫力。
這四種很神的臣子藥材,分別有療癒與滋補功能:
- 淮山:山藥。健脾、厚腸胃、補肺、益腎。主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
- 蓮子:秋收的滋補種子。益腎固精,補脾止瀉,止帶,養心。主治心悸、失眠;
- 茯苓:是一種菌類。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有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
- 芡實:水生植物的種子。為滋養強壯性食物,和蓮子有些相似。開胃助氣之功能。
本文摘自《節氣食堂:我是農產品促銷員》/王浩一(作家)/有鹿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