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習慣乾旱狀態?!
如果會經常會感到口渴,顯示身體時常處於缺水的臨界點,雖然對健康有不理想的影響,但只要連續幾日補充足夠的水分,便可以讓身體回到水分平衡的狀態。更可怕的狀況是長期不補充水分,反而讓身體感覺不到口渴的訊息。時常有人會說:「我平時一整天沒喝水,也完全沒有口渴的感覺!我一點都不覺得口渴,還需要補充水分嗎?」聽到這樣的說法,千萬要提高警覺了!
長期沒有口渴的感覺,代表大腦可能長時間處於乾旱狀態。
人類的大腦很聰明,為了讓人可以適應環境的改變而生存,便會根據外在環境不同而向身體發出調節的訊號。一個人的身體若長時間處於缺水的狀態,大腦為了讓身體維持正常運作,便會漸漸停止發出口渴的訊號!然而這種不會感覺到口渴的假象,是大腦為了讓人適應少水環境的生活,而產生的應變。短時間可以讓人體各部位調整適用水量,而不至於喪失生理機能,但長期下來,對身體各部位都會造成傷害。 (編輯推薦:缺水誘發頭痛!腦科醫師:輕微脫水就可能讓大腦功能缺損)
光是我們的大腦就含約70%以上的水分,當身體的含水量不足時,首當其衝便是影響大腦的正常運作。大腦缺水除了使大腦本身無法透過水分運送取得足夠的營養,造成難以指揮各器官運作,大腦分泌身體所需的激素能力也會降低,人體因此容易感覺到疲勞、煩躁、思考變慢、各種由大腦發布的傳導速率變差。
所以,如果感覺不到口渴的訊號,其實比會感到口渴的少量缺水更可怕。在拿到品水師證照以前,我也是屬於大腦乾旱狀態的族群,除了天氣太熱或是運動過後,平時完全不會覺得口渴,也不會想到要補充水分,常常一整天喝不到一杯水,總是用各種飲料、咖啡、手搖飲來取代。現在回想起來,簡直是慢性自殺!因為長時間不給予身體足夠的水分,大腦為了維持人體運作,而降低了飲水的需求,就像沙漠或寒帶的植物,在長期缺乏水分下,為了生存反而演變為小型的針狀葉片,為了配合環境,改變自己的型態。
人體也是一樣,若身體補充的水分不足,長期處於慢性缺水的狀態,迫使大腦停止發出口渴的訊號,命令各器官減少自己所需求的水量來適應乾旱狀態,短時間可能只會出現皮膚或嘴唇乾燥的狀況,長期卻會讓大腦的思考與運作都大打折扣,影響人體消化、代謝、賀爾蒙分泌,甚至影響睡眠,造成身體上各種不適,也會造成大腦的機能傷害。
本文摘自《最高喝水法:台灣首席品水師教你正確喝水,深度改變健康與生活》/陳君潔(台灣首席品水師)/時報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