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衛教資料,便祕是造成機械性腸阻塞的常見原因。若糞便在體內積久了,糞便會因大腸不斷吸水而愈來愈乾、愈硬,變得不容易排出。
除了該名案例之外,因便秘而死雖然看似少見,但在世界各處都有案例發生。外媒BBC也曾報導,英國33歲一名常出現便秘和腸道問題的唐氏症男子,排便困難,甚至嚴重到不得不住院的地步。最後,醫護人員從他的體內發現了重達10kg的糞便,然而不幸的是,該男子最後仍死於併發症。
排便需要3種力,只有一種能控制,不要忍耐才是王道
佐佐木美野里指出,以她這22年來看診的經驗,健康的排便必須要有「3力」,包括:
- 糞便感知力:能感受到糞便的有無。當肛門附近的糞便累積過多,使得肛門感覺遲鈍,變得不會想上廁所。如此一來沒有進行排便行動,糞便就會在出口漸漸累積,形成便秘。
- 便意(共腸力):能感受到想要上廁所的便意。能順暢排便的人一旦感到便意,就會產生腸道蠕動,協助將糞便推往出口。若此時借助便意,便可以順利將糞便排出。若沒有借助這個感受,便容易產生殘便。
- 排便力:將糞便排出的力量。直腸蠕動將糞便向外壓,同時,肛門肌肉鬆弛,即可如廁。
佐佐木美野里指出,這「3力」當中,只有排便力能被人類有意識地控制。想如廁時,會產生「排便反射」,此時上廁所可以順利將糞便排出。然而排便反射不會持續很長時間,若在反射結束後硬要上廁所,反而會帶給身體負擔,甚至產生痔瘡。因此,若想上廁所時,不要忍耐才是正確做法。以免讓糞便在肛門口積聚,堵塞腸道。
除此之外,若是壓力所造成的便秘,此種情況即使吃高麗菜等高纖食物依然無改善。日本久里濱醫療中心便祕特別門診醫師水上健則安慰民眾:「排不出來也沒關係」,藉由消除不安與壓力讓排便順暢。可以透過緩慢的呼吸舒緩,2秒吸氣,5秒慢慢吐氣,告訴自己「排不出來也沒關係」,約不到1周即可有效。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