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血氧不足不僅造成呼吸道問題,還會造成頭痛、意識混亂影響腦部
缺氧其實非常常見,並且會影響各年齡層的民眾。一篇由博士身心醫學診所醫師賴建翰所進行醫學審稿的衛教文章指出,缺氧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 呼吸困難、急促、咳嗽等呼吸道問題。
- 心跳加快等心血管問題。
- 頭痛、意識混亂等腦部、精神問題。
此外,皮膚顏色可能也會轉變至藍色,並產生坐立不安、出汗等症狀。
除了因疾病(如肺部疾病、支氣管炎、貧血、新冠肺炎等)引起的缺氧外,環境(如高海拔地區)及生活習慣也可能讓民眾產生缺氧的狀況。
衛福部桃園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陳得瑞曾受訪說明,大多數民眾呼吸其實都不夠「深」,因此肺容積可能僅使用不到一半,不僅新空氣尚未深入肺葉就被排出,呼氣也不夠乾淨,因此降低呼吸效率。
從生活習慣來說,吸菸與吸二手菸也會令身體缺氧。戒菸衛教師、苗栗為恭紀念醫院藥師顏群芳指出,當吸菸使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濃度增加,由於一氧化碳與血紅色的結合力比氧氣高200倍,當一氧化碳與血紅素結合,就會降低血紅素運輸氧氣的能力。
除了抽菸外,氧樂多牙醫診所院長趙哲暘醫師也指出,現代人為了趕時間「吃飯快」,急著將飯扒入口中,接著咬不到3、5口後就會屏住氣吞下肚,接著再大吸一口氣後趕快扒飯入口。如此反覆,就會發現血氧往下掉。趙哲暘醫師曾經自己做過實驗,快速扒完飯後血氧瞬間掉至97%,與吸菸者相仿。
此外,講話快速的老師等,也會因為為了講話不要停頓快速用嘴巴吸氣,在接著講話。一用嘴巴吸氣,接著屏住呼吸就會讓血氧往下掉。
一根吸管正確呼吸,讓身體血氧增加
從上述吃飯的案例可知,日常生活習慣所帶來的呼吸錯誤對血氧的影響極大。趙哲暘表示,普遍民眾都認為呼吸是鼻子吸鼻子吐為重點,但事實上鼻子只是通道,重點仍在於肺部。當肺部擠壓時,空氣吐出,肺部壓力大,氧氣就會進入肺泡微血管。
趙哲暘醫師推薦,若家裡頭有細吸管,將其剪至1根手指頭長,含著吸管使用鼻子吸氣、屁股稍微夾緊,腹部變緊實就會讓腹內壓增加 ,使橫膈膜下降,接著用嘴巴(吸管)快速吐氣,肺部壓力增加,就能增加氧氣進到肺泡微血管的能力。一般來說僅做30秒到1分鐘即可讓血氧回到正常狀態。
趙哲暘醫師也於臉書發布訓練影片,若民眾跟著影片練習,建議慢慢地吸氣5秒中,接著快速吐氣,讓自己在5秒以內透過吸管將肺部空氣吐完即可。
若沒有吸管,也可以使用「噓氣」,也就是圓唇吐氣。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俊坤也指出,他會教氣喘病人使用此呼吸法,能讓氣吐的比較乾淨;物理治療師陳得瑞則說明,呼吸不夠深、換氣效率低的問題,可以藉由使用「腹式呼吸、圓唇吐氣」訓練,搭配「擴胸運動」促進肺部擴張來改善,不僅提升呼吸效率,還可以提升血氧濃度。
腹式呼吸、圓唇吐氣步驟
- 將雙手放在自己胸腔和肚子上,用鼻子慢慢吸氣
- 腹部、上胸部同時凸出,橫隔膜收縮向下,讓胸腔擴張到最大
- 嘴唇噘起,像吹風車般吐氣吐到底,避免氣道塌陷,即能吐出更多殘留的髒空氣
若已習慣上述做法,可再進一步加入雙手活動的擴胸運動。吸氣時雙手向上、向外舉高,吐氣時雙手沿著相同路徑向下。重複執行10至15次即可。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