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躺平加重胃酸逆流 盛行率達30%就診僅10%
安南醫院中醫部賴建銘醫師指出,正常消化系統是由口→食道→胃→小腸→大腸所組成,而肝膽胰臟也扮演輔助角色;胃與食道間有個括約肌,負責控制食物的進出,避免胃酸逆流,括約肌鬆弛的話,就容易引發嘔酸水讓胸口灼熱及咳嗽等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賴香君表示,胃食道逆流好發在胸骨後,當你吃東西與躺平後症狀會加重,其盛行率高達12%至30%,但就醫率僅有10%。
而根據《中榮醫訊》,臺中榮總傳統醫學科醫師周昀璇解釋,胃液逆流至食道的典型症狀為胃、胸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嚴重甚至會有胸痛、吞嚥障礙、嘔吐酸水。非典型症狀包含慢性咳喘、咽喉異物感或刺痛、聲音沙啞、口腔異味等。長期之下還潛藏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研究證實:遵照5點生活方式 有效降低逆流症狀總體37%
毫無疑問的,胃食道逆流是個麻煩的病症,近期一項發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國際期刊的研究,提出了5點生活習慣的養成,對減輕胃食道逆流症狀的有明確的幫助。
這項研究的價值在於進一步證明,胃食道逆流是可以透過飲食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而獲得改善。該計畫的第一作者、美國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研究人員安德魯(Andrew T. Chan)指出,長期的胃食道逆流會影響健康,並且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會附帶副作用。因此,想控制腸胃的症狀應考慮生活習慣的配合:
一、維持正常體重
二、從不吸菸
三、每天至少30分鐘運動
四、每天飲用咖啡、茶跟汽水少於2杯量;胃食道括約肌鬆弛容易引起逆流,而菸、咖啡、氣泡茶飲都影響低胃食道括約肌緊度
五、謹慎飲食
這項研究自2005年至2017年,以問卷、隨訪患有胃食道逆流症狀的42歲到62歲女性約390,000人,研究人員收集數據後再以統計模型估計,每個人因生活方式而降低症狀的風險機率,並發現確實做到這五點的受試者,胃食道逆流的症狀總體能夠降低37%。
此外,研究人員表示,最讓人感興趣的發現,是運動對控制胃食道逆流的有效性,他們認為,透過運動有助於清除會導致逆流發生的胃酸。
不過,肥胖者往往有腹壓偏高的現象,會提升胃食道逆流的發生機率,雖然運動是好事,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引述過往研究,指出運動員會有較高的胃食道逆流發生率,乃是因為當劇烈運動時,大量血液進入肌肉骨骼等運動器官,促使腸胃道血流供應下降,賁門功能與胃排空的時間皆受影響;以運動項目來看, 不太建議進行激烈、會加壓腹部的運動,尤其是舉重與仰臥起坐,較容易施加壓力給腸胃部位。北市立聯合醫院強調,並沒有否認運動對健康的益處,但針對有胃食道逆流情況的族群,建議選擇適度、適量的運動種類。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