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她買了20年的儲蓄險,讓有「平民保險王」之稱的專家劉鳳和,直接在《下班經濟學》節目中說一句驚人之語:「我很大膽說,你買了儲蓄險,100%就是虧錢囉!」
買儲蓄險就是想要留住努力賺的錢,幾年後能有一大筆資金能收穫,怎麼反而會虧錢?大家應該有類似經驗,有的保險業務員總秀出自製表格,提到買儲蓄險利息完勝銀行利率數字,還會秀出自製表格,這句話可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不論誰看了都好心動,丹妮婊姐坦承,自己正是聽到關鍵字就簽下去了,因為業務告訴她,保單利率絕對打敗定存。
曾經從事保險業20多年的劉鳳和在「儲蓄險真能保本又賺錢?」這集影片中解釋,保險回歸到最基本精神,是萬一有意外發生時,保險公司須提供約定好的保額,保戶因此能有錢可以照顧需要大量資金的生活,比方說殘廢或重病的時候,可能就可以獲得好幾百萬的幫助,一如及時雨的存在,根本無關利息、利率等問題。
而儲蓄險向來宣稱有兼具存錢跟保險的兩大功能,劉鳳和認為儲蓄險這兩個功能都不完整,甚至還要承擔額外的風險,包括中途解約會賠、利息未必贏定存、被通膨打敗等三大陷阱,未必是「保本又穩賺」的資產配置。
錢不能任意拿出來!萬一有急用還會被打折
大家應該都知道,儲蓄險類似強迫存錢的概念,明明是自己的錢,但存在保單裡卻不能任意為你所用,萬一要用到這筆錢,就必須解約領出來,假如還沒到期就要解約拿錢就一定會「被打折」,也就是得承擔所謂的流動性風險。以六年期儲蓄保單為例,第一年假設累積保費為7萬3,800元,萬一在第一年解約只能拿回3萬6,990元,中間的差價都被保險公司賺走,而身故時則是退還保費,也沒有其他額外保障。
以同樣年繳7萬3,800元的六年期儲蓄險為例,劉鳳和算出花了六年可以賺1萬1,925元,不過如果跟台幣定存利率約1.1%一比,他發現同樣的錢直接拿去定存.拿回的本金加利息竟然還比較高?
儲蓄險「利率」拿來跟定存比?注意3大利率指標
事實上,這樣的數字可能要有更多前提才能精算。首先,儲蓄保單通常以參考利率變動與否分為「非利率變動型」與「利率變動型」。
- 非利率變動型保單-採用固定利率,比銀行利率更穩定,簽約期間享有同一利率。
- 利率變動型保單-受到「預定利率」與「宣告利率」的影響,這種保單的設計關鍵在於,宣告利率會隨著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而變動,當收益表現不錯時,宣告利率就會調升,這時保戶就可享有增值回饋金,但也必須承受利率調降的風險。
除了這兩種利率以外,還要了解保單的真正「內部報酬率」。
- 預定利率:保險公司在設計保單時,預估運用客戶的資金投資,可以賺到多少的年化報酬率,簡單來說,預定利率就是預估的報酬率,通常被視為保單最低的保證利率。
- 宣告利率:保險公司運用保戶所繳的保費去投資,所得到的實際年化報酬率,此利率會隨著時間變動,通常會1個月或1年公布各商品試用的宣告利率。
- 內部報酬率:常以英文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出現。上述的預定利率與宣告利率,都不是保戶真實可獲得的投資報酬率,因為保險公司還會扣除附加費用,包含管理、保障等費用。簡單來說,內部報酬率才是保單的真實報酬率,其計算是以每期保費的支出,與每期與期末尚未領回的保險金,回推出一個年化報酬率,會隨著保費、年期、領回時間的設定而改變。但保險公司並不會在保單上列出內部報酬率。
投資理財的目的之一就是養大自己的帳戶,誰都不想血本無歸!如何判斷自己適不適合買儲蓄險?下一頁告訴你3個判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