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金三角
來自於美國經濟學家所發表的「年收入分配6、3、1比例」,簡單易懂。
例如稅後月薪十萬的小主管,每個月可花一萬元(10%)買保險(其實有點太多),存三萬元(30%)用於投資理財。剩下的六萬元(60%),就是可以動用的生活開銷,用來付房貸跟各種費用。
理財矩陣
再來是比較細節的理財矩陣。
假如是個月薪四萬元的上班族,薪水一進來之後,約有40%花在固定費用或是負債上。也就是有16,000元用來付房租、學貸、孝親費等等。
還有20%可以花在日常生活的飲食、消費、通勤、玩樂上面。也就是8000元,節省一點,勉強還過得去。
還有10%,約每月4000元,要用來做風險規劃。
不要小看這個部份啊,愈身無恆產的人,承受風險的能力愈低。假設這個可憐的上班族突然被告知得了癌症,需要兩百萬醫藥費,或是出了車禍,要復健一年才能繼續工作。在這些情況下,沒有保險就慘了。
如果之前完全沒有儲蓄,另外10%,要開始存起來當緊急生活預備金。當存滿三到六個月的預備金之後(估計最快也要存個兩年),這10%我們就可以挪到「投資理財」那邊了。
於是投資理財就可以從一開始的20%,增加到30%,也就是跟理財金三角一樣的比例。
投資跟儲蓄,在錢不夠用的時候,通常都是大家最後的考量。如果薪水真的少到很難存錢,那麼拿來投資自己,兼職或換工作讓收入增加,或許才是更好的作法喔。
本文獲林逸婷醫師授權刊載/ 原文連結
作者簡介:林逸婷醫師,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現任衛福部台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專長為急重症醫學、急救教學;近年開始接觸理財讀出興趣,除了中興大學EMBA財金組碩士班的進修,也考取人身保險與產險證照。目前經營粉絲專頁【Eating醫師的保險箱】,急診醫師帶領從醫療觀點看保險。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