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少運動,老是坐著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重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遊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久坐會讓身體代謝力下降,身體排泄功能下降,體內濕邪容易產生。
7.流汗沒有及時擦乾
夏天天氣潮濕悶熱,特別是流汗後沒有擦乾身體又馬上吹電風扇或冷氣,這樣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夏天洗澡水如果太涼,或洗頭後又覺得天氣熱沒及時吹乾就去睡覺,這些舉動都很容易讓濕邪侵入人體。其次,別穿沒有乾透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還要避免淋雨,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著身體。
8.環境不通風
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濕氣誘發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在陰雨綿綿的天氣,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於外面。一旦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建議使用空調、除濕機等,使得室內空氣乾爽,免得濕氣滯留室內。
9.洗好頭髮沒有及時吹乾
洗頭洗澡時,如果沒有注意擦乾水分,弄乾頭髮,濕氣很容易會藉由濕濕的頭髮進入體內,導致身體濕重,也有可能會造成頭痛的症狀。如果是坐月子的產婦更需要注意,洗完頭要馬上吹乾頭髮,否則很容易會有風濕或頭痛的現象產生。
10.喜歡淋雨或玩水
如果我們的生活環境很潮濕,或居住的地區常下雨,又或者是住在海邊,那我們就很容易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濕氣,這就是所謂的「外濕」,而造成身體的濕氣很重。而喜歡淋雨或玩水的人,外在的濕氣較容易趁機侵入人體,長時間不注意就會造成身體濕氣重。
下一頁看看中醫師建議哪些重點可以幫身體袪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