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與不打之間的抉擇,需要民眾與家人更慎重地溝通與承擔
「其實上了年紀,很多老人家是前一刻還好好的,然後,說走就走。」重症醫師陳志金就對此在自己的臉書中發文,雖然數據顯示,感染新冠肺炎後每5人就有1人死亡,而施打疫苗後死亡的數據目前落在每10萬人中6人死亡,對於一般人來說,即使知道是巧合,情感上仍然難以接受。而另一個遺憾情緒的重擔,則是對於是否讓長輩打疫苗的決定的「後悔」。
陳志金醫師舉例,假設長輩因為打疫苗而死亡,子女會想著「早知道就不要去打疫苗了」,甚至會自責是自己把長輩害死;而如果長輩因沒有打疫苗、感染新冠肺炎而病逝,子女同樣會內疚「早知道就讓長輩去打疫苗了」。更有甚者,家裡的兄弟姊妹若意見不一致,還可能互相責怪對方,當初為什麼要做那樣的決定。
「為了避免這種『早知道』的遺憾,為人子女的決定,確實不容易。」因此陳志金醫師也提醒,對於疫苗的了解要選擇可信的資訊,不要聽信謠言、也不要被大量報導嚇到,對疫苗有多一點認識、與家人充分溝通之後再做決定,並承擔結果,才能避免自責一輩子的憾事。 (編輯推薦:打了新冠疫苗還是可能確診!醫師:3個方法防堵「突破性感染」)
家醫科醫師陳崇賢醫師則於臉書分享一例個案,6/17時有民眾帶著年邁的母親來諮詢新冠疫苗,本來已有意願施打,但出門前卻又臨時反悔,怕自己打了反而會「出事」。如同「安慰劑效應」,若一直抱持著這類的負面思考,即使施打完疫苗有產生抗體,其中的不良影響也有可能會被放大。
陳崇賢表示,他可以幫忙解答疑問,但「最後還是要你們自己決定,沒有人可以幫你做主。」重點仍是在於民眾有沒有去仔細地了解過疫苗的好處、壞處。
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明鉅6/16時以當時的資料進行分析,80歲以上的長者,不打疫苗得到新冠肺炎的死亡率0.0172%,對比起來,打疫苗的死亡率從0.0046%到0.0092%。
王明鉅則表示,雖然對這些高齡者及洗腎患者等較嚴重的族群,讓他們及早施打疫苗是希望能保護他們免於受到新冠病毒的威脅,立意良好,不過死亡風險算不算高,仍由大家判斷。不論有沒有接種疫苗都有風險,或許接種與否只能由承擔風險的民眾自行決定。
慢性病長者打疫苗沒問題,但有些人真的別急著打!下一頁醫師提點更多疫苗接種前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