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名醫游能俊醫師指出,糖友罹患新冠肺炎的重症率、死亡率較高,以先前台灣發佈的資料來看,「每天大約有30%的死亡案例患有糖尿病,有些天數甚至高到60-70%」,雖然患者情況不盡相同,「目前已知跟血糖控制好壞有關聯,國外研究發現,血糖穩定控制在100mg/dL左右的族群,對照血糖值在200mg/dL以上的高血糖族群,後者染疫的死亡率會高到8倍」[1]。
因此疫情期間更要加強血糖控制。不過糖友也不需要自己嚇自己,游能俊特別澄清,「新冠肺炎是高傳染性的疾病,不管有沒有糖尿病,得到新冠肺炎的風險都一樣,所以還是要回歸到勤洗手、戴口罩,做好防疫基本功,這點對大家都一樣」。
低醣飲食控血糖又減脂肪!
一餐一份醣,掌握原則照吃泡麵便當
對於加強血糖控制,「不管預防或控制糖尿病,都建議低醣飲食,從一餐一碗變半碗,有減量就一定有效果」,游能俊醫師進一步補充,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普遍脂肪過多,低醣飲食能降低體脂肪,讓體內胰島素不被脂肪細胞徵用,有比較充裕的數量可以控制血糖。
糖友不妨漸進式減醣,將「 一餐一份醣」當作終極目標,並量測飯後血糖作為飲食調整的參考,飯後0.5-1小時血糖值應低於200mg/dL,飯後2小時血糖值要降到160mg/dL。
具體而言, 低醣飲食要控制在「一餐一份醣」,「米飯40公克,麵條50公克,相當於尖尖的2湯匙」。
游能俊醫師特別提醒,玉米、地瓜等根莖類富含澱粉,紅豆、綠豆屬於澱粉,勾芡也藏有澱粉,都是常見陷阱;而過去強調「多蔬果」,蔬菜富含纖維,也含有少量的醣,大量蔬菜可以取代澱粉,「煮熟後一碗半的蔬菜量,生菜大概300公克,含醣量也等於1/4碗米飯」,含大量果糖的水果則不建議,攝取過量不僅醣量超標,也會堆積內臟脂肪。
面對疫情造成飲食習慣的改變,游能俊醫師也自有應變之道,「一個泡麵體大概有4-5份醣類,我煮泡麵就只放泡麵體的1/4,搭配蔬菜,加點肉再加顆蛋,當作正餐還是吃得很飽」,他也會購買冷凍的餡餅、蔥油餅,「一個餡餅大概是一份醣量,蔥油餅一次吃1/3到1/4張,搭配充足的蔬菜、蛋白質」,就連便當,他也可以DIY調整成低醣餐,「當便當有一碗飯和一小坨麵,我會選擇吃麵,蔬菜夠,蛋白質不夠,我自己煎兩個荷包蛋,飯可以改天再吃」。
血糖機是糖友好幫手!
精準測血糖有技巧,微恙+血糖偏高快就醫
如果是近期才得糖尿病,游能俊醫師強調,「不要因為疫情就不看醫生,愈早就醫,血糖才會穩定下來,若服用藥物一定要依指示做血糖監測,確保血糖不會太低,也較能掌握控管成效」,基本上起床先量一次血糖,一週至少固定兩個早上,血糖值應在130mg/dL以下,否則就要調整飲食或藥物劑量。
而受到疫情影響,醫師可能延長處方,資深糖友也要善用血糖機自我監測,他也鼓勵糖友,「糖尿病是可以自行管理監控的疾病,當醫生提供方法、提供藥物,病情掌握在糖友自己手上,這是其他疾病領域做不到的!」
如要選購血糖機,游能俊醫師認為,市售血糖機都合規,差別在於試紙的穩定性,他以自身稽核血糖機準確性的經驗指出,進口大廠牌的血糖機可能受到世界各地使用者監督的機會較多,穩定性相對較佳。
尤其「準確性比價格重要」,「不然準確性不夠,也沒辦法反映血糖是否需要調整」,使用時要正確採血,血量不足、手部消毒後不夠乾燥,都可能讓血糖值偏低,如果試紙受潮,血糖值則可能異常偏高,試紙開封後別分裝,以一週至少兩次的頻率使用,就能在試紙還「新鮮」時使用完畢。
建立自我血糖監測的習慣還有另一個好處,「糖友只要生病,身體處於壓力之下,血糖通常會升高,如果患者平時血糖穩定,卻突然身體微恙,血糖又異樣偏高,就應該快點到醫療院所就醫,第一處理血糖高的問題,第二是要把不舒服背後的病症找出來」,相較於用「三多一少」的症狀來判斷是否需要緊急就醫,游能俊醫師並不建議,因為「高血糖出現症狀時,可能已經高到300、500mg/dL,大家平常還是建立測血糖的習慣比較好」。
游能俊醫師簡介
主治專長:
糖尿病及甲狀腺等內分泌疾病
學經歷:
游能俊診所院長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
宜蘭縣愛胰協會榮譽理事長
宜蘭縣糖尿病暨慢性病推動委員會委員
第六屆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
蘭陽糖尿病照護網協同主持人
前博愛/聖母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
參考文獻
[1] Risk phenotypes of diabetes and association with COVID-19 severity and death: a living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Diabetologia (2021) 64:1480–1491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