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的中醫經絡穴位保健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合併尿毒症而需長期洗腎的患者已達 9 萬多人,每年耗用的健保醫療費用逾400 億。顯見腎臟疾病對民眾健康威脅之鉅,實不容小覷。
慢性腎臟病常見的病癥有蛋白尿、水腫、高血壓、腰痛、血尿、少尿或多尿、頻尿、尿急、疲倦,或併有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嘔吐等)、血液及消化系統症狀(如貧血、噁心、嘔吐等)。根據國健署的調查發現,高達九成以上的人不知自己已進入慢性腎臟病第三期,甚至有不少病人在發現自己的腎臟出問題時,都已經是進入最後第二期的階段。
中醫學理的腎有什麼功能?
中醫所說的「腎」是屬於全身多個系統功能的集合,中醫的腎包含了生殖系統、泌尿系統、骨骼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系統等,至於「腎氣」則是指這些系統的功能狀況。 (編輯推薦:腎氣足,就不怕掉髮生白髮!名醫告訴你如何養好腎)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腎生骨髓,腎主耳,在志為恐,恐傷腎」、「藏精,主生殖、生長、發育,開竅於二陰,生髓、充腦、主骨、化血,主水液,納氣」。
腎生骨髓,指的是腎與骨骼的生長發育有密切關係。對骨髓的生長與造血也有促進作用,腎氣足的人,骨骼與牙齒會強壯堅固,腎氣虛的人齒牙則易動搖,容易脫落,常感覺腰膝痠軟或疼痛。
腎的功能與人體水液的代謝和排泄密切相關。如小便清長(顏色較清且量多)、遺尿、尿失禁或尿少、身腫、五更泄瀉(黎明時腹痛、腹鳴、拉肚子)等,都和腎氣不足有關。
另外, 腎的功能還包含生殖能力以及人的生命活動力。中醫認為,人體由發育至衰老、死亡,是腎氣由盛而衰的結果。男性如果腎虛便會陽萎、遺精、精蟲稀少不孕。女性如果腎虛便有月經量少、閉經、子宮虛寒、不孕及老化等症狀。
綜上所述人體的外形、生理功能與活動力都與「腎」息息相關。中醫學則認為先天精氣的持久和抗衰老息息相關,而人體的先天精氣是由「腎」統籌管轄,經由調理腎的陰陽,便可強化生命中的抗衰老機制。因此我們若能愈早開始注意調理「腎」,平衡腎氣的陰陽,就能減少很多慢性腎臟疾病。
穴位也是治療腎病方法!下一頁看看醫療團隊推薦:首先按這個「原穴」養腎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