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肌肉和心臟病的關連顯著,卻沒有呈現在女性身上。女性肌肉多寡和十年後是否罹患心臟病沒有關連,可能是女性本來就比較少得心臟病。
但這個研究只呈現了肌肉多寡和往後得心臟病有關,並無法評估隨著時間的推移,肌肉質量的變化如何影響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及需要多少肌肉量才得以保護心臟。
此研究的第一作者泰洛羅斯(Stefanos Tyrovolas)對《紐約時報》表示,肌肉纖維的代謝效應,包括更好的血糖控制、更少的發炎反應,可能是原因。而他也認為,肌肉多的人通常也比較多活動和運動,這也幫助了心臟。
伏地挺身不只能健身,對心臟更有益
另一個有趣的研究則從評估心臟健康的方法著手,發現伏地挺身的能力是強大心臟的表現之一,伏地挺身不只能鍛鍊胸肌、三角肌,也對心臟健康有益。 (編輯推薦:伏地挺身鍛鍊指南,教練示範降低負荷這樣做)
過去要評估心臟健康,以問卷往往失之主觀,但若以運動心電圖,則要病人在跑步機上跑步監測,耗時費力,醫界一直在尋求更簡便的評估方式。
伏地挺身竟然可能是心臟健康的指標之一,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Open Network)。
此研究分析了2000年至2010年一千多名男性消防員的健康數據,並測量伏地挺身的最高次數,並進行運動心電圖測量,然後追蹤十年,由每年健檢觀察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結果發現,一次能做到四十下的男性比只能做十下的人,未來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少96%。
這研究是觀察性研究,並不代表做伏地挺身就能保證心臟健康,而且伏地挺身能力也和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有關,也不能作為單一評估心血管疾病的指標。
不過這些研究都顯示,維持肌肉量,對心臟比較好。
本文摘自《慢養功能肌力》/劉燦宏(雙和醫院副院長)、黃惠如(暢銷書《慢老》作者)、黃惠宇(台北醫學大學代謝與肥胖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杰(資深肌力與體能教練)/天下雜誌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