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練也要練對
更何況多餘的熱量到底有多少比例會能變成肌肉,還得看你練得夠不夠,恢復得好不好。就我觀察,有些人訓練的強度永遠不變,比如深蹲練了兩年仍維持相同的重量,也沒有超過自身體重,或永遠都在做單關節、小肌群的動作,如二頭彎舉、捲腹,並未給肌肉越來越強的刺激,即使練得多,也很難讓肌肉向上適應變大。
相反的,也有人訓練量和強度都拉得極高,比如一週練五、六次,每次都壓大重量,每週都想挑戰最佳成績,完全忽略肌肉需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才會長大。這不是在增肌而是在增加疲勞,甚至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讓自己無法繼續訓練。
再加上現在大家增肌的標準通常是以inbody上的數據為準,但不管是肌肉量、體脂率,數值都會受到身體含水量影響,有高達10%的誤差,我們根本無法判斷短時間測出的差異,是真的肌肉量增加了,還是測量誤差。或許以自拍照、鏡子中的變化當作增肌參考是較為準確的方式,但是我發現有些人參考的對象並非是過去的自己,而是IG上不認識的網紅網帥或是精英運動員,因而永遠不會對自己滿意。
姑且不論這些網路上的陌生人到底練了幾年,背後有幾位專業教練、營養師、醫師在調配各式菜單和訓練數據。每個人的肢端比例、肌肉的長度和骨頭粗細、性別、年齡和基因都不同。所以同樣的訓練和飲食條件下,能練出的樣子和長出的肌肉也大不相同。若是一昧地想要達到那些人的身材,也不是在增肌,而是在自我貶低,徒增煩惱罷了!
綜合以上,我想說的是,多吃多練未必就能增肌,還需要合理的熱量安排,剛好的訓練量,足夠的恢復,更重要的是,長時間的堅持,不是一兩個月不是一個冬天,而是好幾年的歲月。
講這麼多,當然不是要大家放棄了,不要努力,也並非要警告大家節慶聚餐不可以大吃大喝。而是要強調,與其執著短期 inbody上的數字,不如把注意力放在長期整體肌力的提升。因為肌力訓練本來就是對抗衰老、肌少的一項永續投資,絕非炒短線。均衡健康的飲食既然要吃一輩子,當然也得保持彈性不痛苦,何須要強迫分週期,在減脂期給自己立下過多的限制,再靠著「增肌」期暴飲暴食彌補呢?
總而言之,不管你追求的是純粹的肌力或是肌肉量的增加,長期穩定的訓練和均衡不痛苦的飲食才是增肌的王道啊!
作者介紹:烏烏醫師,禾馨醫療婦產科醫師。長得像運動員的婦產科醫師,陶醉於新生兒爽朗哭聲、被胎兒3D臉龐療癒,熱愛重訓、跑步,偶爾手作健康大於美味的餐點。 烏烏醫師 臉書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