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發威,冬天 防範病毒性腸胃炎
近來驚傳有學校班級過半學生出現上吐下瀉、甚至發燒等症狀,經查元凶是諾羅病毒引起病毒性腸胃炎大傳染,引發學校多個班級停課的狀況。
大宏中醫診所劉哲孝醫師表示,進入冬天,最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有「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主要症狀是嘔吐或腹瀉,部分會有發燒、頭痛等症狀,很多人習慣稱為「腸胃型感冒」,呼籲民眾注意「糞口傳染」,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要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食物。若不幸染病,中醫辨證施治病毒性腸胃炎,對證下藥成效顯著。
據疾管署資料,台灣諾羅與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任何年齡層(包括嬰幼兒)皆可能因感染諾羅病毒罹患急性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部分有頭痛、肌肉酸痛、倦怠、頸部僵硬等症狀,約有半數病人會發燒,易爆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等人口密集機構,但也常發生在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區等地方。至於「輪狀病毒」,則是引起嬰兒及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
如何防範感染病毒性腸胃炎?
劉哲孝醫師表示,一般民眾無須特別分別諾羅與輪狀病毒的差異性,兩種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都是「糞口傳染」,因此要注意個人衛生,做到飯前便後洗手;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以及準備餐點之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
另外,避免生食生飲,不要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民眾喜愛的海鮮貝類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特性,若生食生蠔、貝類感染病原的風險相對提高,應完全亨煮熟再吃。蔬果要清洗乾淨;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等。
中醫辨證施治病毒性腸胃炎效果顯著
劉哲孝醫師表示,其實中醫學沒有急性腸胃炎的病名,根據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屬中醫嘔吐、腹痛、泄瀉、霍亂、絞腸痧、脫證等病證範圍。而病毒性腸胃炎其病因屬於感受時邪,但每個人的體質狀況不同,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同,在治療上著重點自然有所差異。
臨床上最常見的為熱、溼、虛三種證型,簡述如下:
- 熱證:發炎症狀明顯,常見為高燒不退、眼睛紅熱,身體痛感會變敏銳,抽血常見白血球快速增加。常見於小朋友,青壯年等免疫系統正常,對於病原體卻反應過於激烈的病患。治療上會加重於清熱解毒的藥物,如黃連、銀花、石膏等中藥。
- 溼證:症狀為腹瀉不止,嚴重時甚至水瀉導致脫水,電解質過度不平衡,容易造成併發症,像是噁心嘔吐、昏迷、癲癇、肺水腫、嚴重甚至死亡。各年齡階層都會發生。此時治療著重於利溼行水的藥物,如茯苓、藿香、白朮等。
- 虛證:症狀為全身無力、食慾低下、嗜睡倦怠。常見於年紀大、身體瘦弱、身有宿疾的患者。治療上須益氣健脾,恢復五穀運化功能。用藥如人參、黃耆、山藥等。
冬天來臨,時下除了嚴防COVID-19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在低溫環境也容易流行,劉哲孝醫師提醒民眾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生食生飲,以防範病毒性腸胃炎。若不幸染病,中醫治療病毒性腸胃炎療效顯著,歷代中醫經典中,無論東漢的傷寒論、近代的溫病學,對此都有適合的辯證和藥方來使用,對於脾胃虛弱或不耐相關西藥副作用的患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作者簡介:劉哲孝醫師,大宏中醫診所中醫師,資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畢業、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主治:過敏感冒,腸胃不適,皮膚疾患,轉骨增高,痠痛麻痺。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