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妳的「好朋友」和好~從中醫理論了解經痛
22歲林小姐自國中起就有經期下腹痛的問題,痛到冒冷汗、嘔吐,常需服用止痛藥,甚至到醫院打止痛針,多年來持續為經痛所苦,甚至從月經來潮前幾天,就開始感到恐懼不安,造成極大的心理與生理壓力。
許多具有經痛問題的女性,常與止痛藥為伍,但只是治標不治本,多服止痛藥恐造成肝腎負擔,且有造成腸胃道出血的可能性,而中醫根據體質證型從根本進行治療,不僅幫助緩解疼痛,也幫助患者了解自身體質狀況,調整飲食喜好與生活型態,更有助於擺脫經痛夢魘。
中醫理論中對於疼痛產生的機轉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不通則痛」,另一種是「不榮則痛」。「不通則痛」指的是氣血運行不通暢,積滯於子宮而產生疼痛,而導致氣血不通的常見原因有肝鬱氣滯、寒凝血瘀、熱鬱血瘀等,多半屬實證(註1);「不榮則痛」則為氣血不足,子宮無法得到足夠的氣血濡養而產生疼痛,多屬虛證(註2)。
中醫治療經痛需依照個人體質狀況而給予不同的治療,因而需要從經期前後症狀、經血形態、甚至是全身性症狀與生活習慣進行全面了解,方能更好的掌握病人狀況,對症下藥。臨床上可大致從以下幾點做簡單判別:
- 痛的時間:經前痛,多為「實證」,代表體內的病理產物很多;經期痛,實證或虛證都有可能;經後痛,多為「虛證」,表示妳的氣血虛弱。
- 痛的部位:小腹正中間痛,多為「寒濕凝滯」,代表骨盆腔內寒氣和濕氣凝滯在一起;小腹兩側或單側痛,多為「氣滯血瘀」,可能因為久坐、過勞、或是情緒問題,導致正氣無法推動血液運行,而產生阻滯或障礙,病位多屬於肝;痛在腰際或下背,病多在腎;痛處固定者為血瘀;痛處不固定者為氣滯。
- 痛的性質:刺痛為血瘀;隱隱作痛,揉按會舒服者為虛;疼痛劇烈,揉按會痛且抗拒者為實;持續作痛,疼痛甚於脹滿者為血瘀;時痛時止,脹滿重於疼痛者為氣滯;熱敷會緩解者為寒;熱敷沒改善甚至加劇者為熱。
- 經血形態:血色偏淡為寒虛;血色鮮紅者代表體內邪熱很多;血色紫黯且血塊多者為瘀血體質。圖一可提供妳作為體質判斷。
根據以上幾點了解妳的體質狀況,並可作為調整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的依據。例如:屬寒性體質者不宜多吃冰品冷飲,熱性體質者要避免熬夜,肝鬱氣滯者應學習放鬆心情、保持心情愉悅,虛性體質則不宜過勞或過度節食。
經前一周做穴位按揉,也能幫助緩解經痛!下一頁跟著圖解開始保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