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心肌梗塞恢復期參與復健,慢性腎病患者腎功能竟有所改善
日本公立八鹿醫院院長、前國立循環器病研究中心心臟血管內科部長後藤葉一表示,過去慢性腎病患者被建議最好不要運動,但根據近年的種種研究,他更傾向於建議患者進行適度運動,這也與他曾進行一項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進行復健運動,可能有助改善腎功能的結果有關。
該研究針對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的患者528名進行調查,患者復健的內容是以醫師決定的中強度有氧運動為主,時間約為1小時的運動。研究發現出院後大約3個月間,積極參與心臟復健的族群,不但有12%運動能力獲得了改善,腎功能(eGFR)也大約提升了10%。
研究中也發現,有積極進行心臟復健運動的患者中,腎臟健康者雖然腎功能並未改善,但因慢性腎病而使腎功能降低的族群透過心臟復健運動,可以讓腎功能提高。
日本醫療法人社團主體會醫院綜合復健中心提供之資訊也指出,適度運動有助保護腎臟功能,其維持甚至提高體力的效果受到期待,可望幫助患者擴大日常的活動範圍及生活品質。而該院除了心臟疾病患者外,也將心臟、腎臟復健運動推廣至腎衰竭、洗腎患者,希望透過簡單、不勉強的肌力鍛鍊及有氧運動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心臟復健運動如何護腎?與自律神經、一氧化氮有關
後藤葉一認為,心臟復健運動對腎臟有好處的原因,與自律神經運作、以及一氧化氮的產生有關。
首先,人的心臟、血管運作都由自律神經支配。自律神經運作不佳時,其中的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會使得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相反地,自律神經功能運作順暢,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能順暢切換時,則有放鬆血管、降血壓的效果,能使血管的負擔減輕,進而降低腎臟的負荷。
在上述研究中,參與者會被要求騎乘自行車,並測試最大負荷時的心跳上升速度,以及運動結束後的心跳下降速度。結果發現,比起沒參與心臟復健運動的族群,有參與的族群心跳下降速度更迅速,這是自律神經的一大指標:心跳數降低速度較快的人,自律神經運作往往較為良好。
另一方面,運動時血管內壁會產生一氧化氮,這種物質具有擴張血管的效果,對位於腎臟的血管也有正面的影響,因此後藤葉一相當推薦適度運動來護腎。
每天原地踏步從3~5分鐘再慢慢加強,幫助維繫腎臟血管健康
那麼該如何做到、怎樣才算適度呢?由於對慢性腎病患者而言,過度劇烈的運動對心臟及腎臟都不好,因此後藤葉一推薦可以每天健走或是游泳30分鐘,就是適度的全身運動。
不過並不是每位患者都適合、有意願經常出門,後藤葉一也推薦了相當簡單的運動:「原地踏步」,做的時候腳輕輕抬高,手臂跟著自然擺動,先從持續3~5分鐘開始,習慣後再慢慢增加時間,並可以將腳抬高些來提高負荷。如果有膝蓋疼痛問題,也可以坐在椅子上做,也是有效果的,重要的是養成每天做的習慣。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