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項風險因子預防40%失智
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失智症是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可能有高達百分之四的長者患有失智症。失智症不只讓長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下降,也往往會衝擊家人的生活,如果可以預防失智症自然是最好。
我們的確也有機會避免失智症的出現,《刺胳針 (Lancet)》雜誌在今年(2020)的委員會,根據新的研究計算,顯示有40%的失智來自可避免或治療的12項危險因子。這些因素包括:
- 缺乏教育:20歲以前的教育程度很重要,接受較多教育者在未來失智的風險較低,台灣的基本教育普及率非常高,這大概是我們最不用擔心的一項。
- 聽力損失:聽力障礙會增加失智風險,而且聽力越差、認知能力越差,在本文的模型佔失智風險最高的比例(8.2%)。而使用助聽器可能有助於減少認知能力的退化。法規上保護勞工朋友避免職業性聽力損傷,以及盡早介入治療聽力損傷非常重要。(編輯推薦:聽力與失智症有關?醫界證實7招預防重聽也等於防失智)
- 腦傷:越嚴重的腦傷造成失智的風險越高。在台灣,頭部創傷導致住院最常見原因是機車事故 (尤其是25歲以下)、以及長者的跌倒。所以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規則、禮讓行人、使用安全帽與安全帶不只是文明的舉止,也是防治失智的重要手段。長者避免跌倒也是近年十分受到重視的題目,居家環境的安全性與更安全的習慣,以及著重長者的營養與下肢肌力都有助於減少跌倒。
- 高血壓:中年持續性的高血壓會增加晚年失智的風險,血壓控制良好者失智風險可以降低兩成──不只是減少血管性失智,阿茲海默症的危險也比較低。建議應該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四類主要的降壓藥物都有幫助。順帶一提,降膽固醇的史達丁(statin)或是阿斯匹靈可能都無法減少失智風險。(編輯推薦:高血壓血脂增2倍失智率!神經內科推薦「8020運動」)
- 過量飲酒:酗酒是長年已知的失智危險因子。一周飲酒超過168克酒精會增加失智風險,相當於約11罐330毫升的台啤 (平均每天1.5罐)。
- 肥胖:中年時BMI在30 kg/m^2以上者的失智風險會增加 (但過重者的風險沒有顯著增加)。過重者減重2公斤以上就可以讓短期內的認知功能改善 (但減重對於長期而言是否能夠預防失智則缺乏研究)。
更多可幫助預防失智的因子,下一頁繼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