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醫學認為,人在一秒內會產生七個念頭,佛教的看法則認為更多。這些心念的倒底是什麼?若用時下的流行用語來說,就是「內心小劇場」太多。
一秒產生7個念頭,每日萬千煩惱
我們都有過發呆、出過神的經驗,但當下腦中並沒有休息,而是對過去的記憶、近期發生的事以及未來的期待或想像,進行「故事編導」。鄭醫師認為,當我們愈擔心、壓力愈大時,心念的產生就愈多,很容易干擾、分心,進而影響工作與人際關係。「因為這些念頭,不是事實,但我們很容易因為認知與情緒的影響,而說出不該說的話、做出不該做的事。」鄭醫師提醒。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中醫強調不同的情緒會對相對應的臟腑器官帶來影響。那也不能太開心嗎?「當然,你看很多人不是太高興然後昏倒?」鄭醫師用淺淺的微笑回答。
他認為現有的儀器設備,的確沒有辦法對中醫的這些智慧做出明確的檢測,但透過診間的個案,情緒與疾病的確有無法忽視的關連性。若以我們認知的「身、心、靈」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其順序應該改為「靈、心、身」。鄭醫師說,「靈性」的範圍之一是包含家庭與人際關係問題,往往會造成「心理」的情緒起伏,如焦慮、憂鬱、失眠等問題,進而影響「身體」內的神經迴路、內分泌與免疫系統之間的反應。可見心念是大多數疾病背後的重要推動力。 (編輯推薦:壓力大又讓妳內分泌失調了嗎?一招判別是否內分泌失調)
藥物具有重要但短暫的任務
鄭醫師認為中藥或藥草是天然的材料,跟食物一樣,有它的營養價值。中藥具有驅邪補正的概念,驅邪就是排除風邪、寒邪等等,補正就是去補足你的氣、血。而西藥的觀念多半是以控制、殺菌、抑制病毒等等,身體自己會好,幾乎都不是藥物治好的。當疾病到了某個階段,不得已的情況下是需要用藥物介入,以阻止身體快速損傷。但這是暫時性的任務,最終的目地還是要讓身體找回本身的自癒力。
鄭醫師說,在醫病關係還沒有建立起信任感時,一般病人到醫院看醫師,不拿藥會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醫生的任務是治病,藥物只是方法之一。一旦你跟病人建立起信任,他們就能接受你給的建議,不用藥或減量使用,才是對身體最好的方法。」而且別忘了,可以說每個藥品都有它的副作用,他提醒。 (編輯推薦:吃降壓藥別碰柑橘類!注意3件事避免副作用、低血壓)
給讀者的人生建議
行醫40年,有豐富臨床與人生經驗的鄭醫師,為早安健康的讀者提供幾則輕盈且值得深思的人生建言。
退休族
工作退休但身體還沒退休:不論你幾歲退休,身體並沒有退休,還有很長的使用期限,應該要好好保養。例如生活、壓力、飲食與人際關係,在工作時若不能保持最佳狀態,退休後要更謹慎調整。
人生下半場的目標是什麼:人生就算退休也要有意義。以我來說,退休後的目標就是利益眾生,如何貢獻自己的經驗與所學。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
讓人生更圓滿:我們的家人、朋友、伴侶與同事,都是有緣才能相聚。若過去有所糾結、不愉快,要用愛與感恩的心讓它流動,不要卡在過去。
上班族
專注在當下:吃飯就吃飯、工作就工作、走路就專心走路。專注在當下的好處是不會被心念與浮動的情緒所影響,干擾愈少,對健康也有幫助。
學習覺察並接受:擔心明天、擔心工作壓力、過去的困擾等等,去發掘心念浮動的原因是什麼?知道後就接受它,不抗拒也不壓抑,你的心態浮動就會少很多。
鄭先安醫師小檔案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高雄醫學大學醫管所碩士
專科:神經科、內科、急重症專科醫師、中醫執照
經歷:阮綜合醫院神經科主任、內科部副主任,花蓮慈濟醫院教學部教學型主治醫師、一般醫學內科主治醫師
現任: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副主任
此為《早安健康》11月號《奇蹟自癒力》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