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身體狀況,一有異常馬上警覺
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來說,最難的部分在於「早期發現」,所以民眾應該平時就注意自己的健康,對身體的異常要有所警覺。
前面提到神經內分泌腫瘤會有的警訊,當身體出現臨床症狀時,就要自我提高警覺了,例如常見的腹瀉,有時候會被歸因於腸躁症;或是氣喘與咳嗽,一般會認為是胸腔科的問題;而臉潮紅則會被懷疑是婦科的問題等。如果求診相關科別沒有獲得確切的症狀改善,病人就要有所警覺,因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也有可能造成以上種種症狀。 (編輯推薦:誘發過敏氣喘!台大醫揭台灣家庭2大共同病根)
我曾經在報章雜誌上推廣過這些觀念,通常見報之後,相關的問診就會增加,很多婦女都說:「我的症狀跟你寫的一模一樣耶!」
當有一些臨床症狀已經明顯產生,也求診了相關的科別,卻找不到結果,長時間飽受症狀困擾而未獲得控制與改善,無法更明確知曉病因為何,就可能需要往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方向尋找病因。
第二種狀況是病人的症狀很輕微,譬如皮膚癢、氣喘,長期就處在慢性的症狀,卻又不會造成生活上的影響,所以就把它們忽略了,認為只是單純的氣喘、過敏,或者是更年期導致的臉潮紅、腸胃虛弱而已。若放任症狀不處理,沒有及時注意到異常,症狀便可能會惡化或持續,很可能就錯失了神經內分泌腫瘤早期發現的關鍵時刻!
因此,希望透過本書,讓民眾能夠更清楚身體的狀況,也許可以把這個期程再縮短,盡快找出自己的問題,早期進行篩檢、早期治療,尋求正確的診治方向。
作息規律正常,預防的唯一方式
「醫師,這個病那麼難發現,我們沒有什麼可以預防的方式嗎?」
關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預防方式,目前還真的沒有確切的方式,但只要日常生活作息規律正常,讓自己的免疫力處於穩定的狀態,神經內分泌腫瘤產生的機率會比較低。 (編輯推薦:慢性發炎讓免疫力不堪一擊!醫界認可抗發炎採購清單大公開)
直到目前為止,造成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病因尚未明朗,經過事後回溯,才發現,少數病患是受到基因型態的影響,例如第一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除了少數人因為基因的關係,其餘有八成以上跟後天環境較為相關,加上神經內分泌腫瘤產生的位置千變萬化,也難以用一個簡單的致病因素,作為它發病的原因。
神經內分泌腫瘤分散在身體各個區塊,影響廣泛,但又沒辦法預防,且只有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才會有症狀。比如說,現在大家都在推廣注意排便情況,若是發現有異常狀況(如有糞便潛血的現象),就可以連結到可能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
神經內分泌腫瘤大致分布在五大臟器(系統),在這種情況下,似乎比較難有預防性的做法,唯有平日多加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有異常馬上警覺,在神經內分泌腫瘤早期的時候,就可以馬上發現。
本文摘自《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陳佳宏(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呂敏吉(安寧療護科主任)、蔡惠芳(社工師)/博思智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