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姿勢不正造成腰部肌肉僵硬,或壓迫到神經的「脊椎管狹窄症」,雖然與椎間盤突出同樣發生於腰部,但好發年齡更大,大約是50~70歲左右。此外,彎腰會舒緩、挺胸則會惡化的特性,也與椎間盤突出相反。因此如何明確辨認病因,更是防止症狀加劇的重要第一步。為此,韓國網媒《Bravo My Life》也整理了五個可能的症狀,提供民眾作為自我診斷的參考。
脊椎管狹窄症五招自我診斷
- 腰、臀、大腿內側、小腿、腳尖等部位感覺冰冷或發麻,伸展會感到疼痛。
- 走路會覺得腳麻、疼痛,坐下休息則會舒緩。
- 因為疼痛,行走的距離逐漸縮短。
- 彎腰的話疼痛會減少。
- 逐漸出現彎腰駝背的習慣。
由於脊椎管狹窄症的症狀,通常是慢性的,有許多病患就醫時,其實已經患病一段時間。然而,病況持續將導致下肢肌力、感覺靈敏度下降,增加跌倒的風險,最後不只行動能力限縮,也會增加肥胖、導致併發症的風險。對此,仁川聖母醫院神經外科教授金鐘泰(김중태,音譯)表示:「為了防止這樣的惡性循環,在初期就前往醫院進行適當治療是重要的。」 (編輯推薦:脊椎退化為什麼要開刀?醫師解密脊椎狹窄症原因症狀)
脊椎管狹窄症 姿勢預防、「走路」改善
此外,檀國大學醫院整形外科教授允成賢(윤성현)也補充,若出現症狀後的治療通常不太樂觀。因此他建議:「平常保持正確的姿勢與生活習慣、保持規律運動,就能夠預防。」 (編輯推薦:肌肉僵硬導致脊椎狹窄症?4穴位改善腳麻、神經痛)
如果真的不幸罹患脊椎管狹窄症,除了就醫外,江南莫克里中醫院院長金宥勝(김유승,音譯)也建議患者以「走路」,作為自我復健的方法:「因為能夠減少腰部出力,同時紓解肌肉壓力。」
不過走路的距離,並不是多多益善。除了要依照自我能力設定距離、再慢慢增加,金院長也建議最多持續20~30分鐘,而且只要感覺疼痛就必須停止,「如果能夠移動的距離不大,只在家中走動也可以。」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