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紓壓跑步,工程師跑到自律神經失調
改善了心悸、胸悶、失眠, 提醒隨時監控心跳!
高高壯壯的C先生是位工程師, 不少人對工程師的既定印象不外乎宅、寡言、憨厚木訥,但C先生並非這種典型。相反的,他開朗、健談,且熱愛運動。他之所以來診間報到,是因為最近覺得身體微恙,容易累且偶爾會有心悸、胸悶的現象。
「醫師,跑步會增加腦內啡,對嗎?我記得我看過資料,資料上說當我們在動的時候,大腦會把這個動作認知成警覺狀況,然後身體為了自我保護,會釋放一種蛋白質,幫助我們處理壓力,也會製造腦內啡。所以,運動之後人會感到愉悅吧?!」
「沒錯。」
「可是很奇怪,我最近增加跑程,結果我覺得運動後舒暢的感覺不見了,整個人更累耶!」原來,跑步是C先生從小養成的習慣,也是他紓解壓力的方式。入社會後工作壓力大經常加班,他選擇用更大量的跑步來紓緩壓力,沒想到得到反效果。
其實, C先生看到的資料並沒有錯,但缺乏深入完整探討。根據經驗判斷,他應該是運動過量,導致交感神經持續興奮,讓自律神經失調了。
為了趕緊修復他的生理缺口,我提供神經調節治療來緩解心悸與失眠。另外,從不同面向給予他建議,包括減少咖啡與茶,避免交感神經太過亢奮;利用手機或電子手錶來監視自己的心跳;除了跑步之外,可以增加別的休閒活動,藉此達到紓解壓力的目的。
警語:C先生採以運動紓壓卻造成過勞,是「竭盡策略」失敗常見的案例。
Dr. 梁的醫治很不一樣!
- 醫治研判獨到觀→根據經驗判斷,C 先生應該是運動過量,導致交感神經持續興奮,讓自律神經失調了。
- 從身體紓壓解痛→為了修復生理缺口,提供神經調節治療來緩解心悸與失眠。
- 就診前心率→約 80 下。
- 就診後心率→約 70 下。
本文摘自《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 梁恆彰(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新自然主義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