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具有滋潤作用與濡養作用
津液當中的津能透過宣散發揮滋潤作用,液能透過肅降發揮濡養作用。
津液不但具有能滋潤皮膚與口腔、鼻腔等黏膜的滋潤作用,能變成眼淚與鼻水,將異物排出體外,甚至變成汗,將多餘的熱與老舊廢物排出體外,還具有濡養作用,能讓各臟器順暢運作,並讓關節順暢活動。
- 成為眼淚與鼻水、唾液,將異物排出體外。
- 減緩身體的發燙情形。
- 讓關節活動更順暢。
- 變成尿將老舊廢物排出體外。
- 變成汗將多餘的熱及老舊廢物排出體外。
- 將養分送到細胞。
津液失調
當津液在體內失衡,或囤積在身體局部裡而沉澱時,就會變成濕或痰飲,帶給身體危害,也會與其他多餘的東西結合在一起,進而引發病症。
主要關鍵字: #津液 #陰虛 #濕 #痰飲 #濕熱 #補陰 #利濕 #清熱
津液不足會招致陰虛;過剩會招致濕與濕熱
津液循環一旦出現異常,就會引發各種失調的情形。以氣和血的循環異常來說,原因通常來自量不足,或流動情形紊亂,但津液卻會因量的不足或過剩,直接導致流動紊亂的結果,因此只要津液循環異常,所引發的病態不是因為量不足就是因為過剩。
量不足時,會出現陰虛病態;量過剩時,會出現濕、痰飲、濕熱等病態。
津液的不足或過剩,常常只發生在局部
陰虛是津液不足所引發的病態,而只要發高燒或長期發燒、過度發汗,造成津液大量消耗,或負責生成津液的腎與脾功能低下,津液就會不足,主要症狀有皮膚等處的乾燥、發紅、發燙、乾咳、便秘等。
治療陰虛時,會採用補足津液的補陰,但津液的不足,常常只發生在局部,所以仍需考量是哪個部位的津液不足。
濕是津液局部過剩而停滯不前的病態表現,主要起因於能溫熱腎陰(水分的來源),好讓水分氣化成為熱源的腎陽,力量低下,導致津液循環出現偏差的緣故。主要症狀有身體的倦怠感、頭重、胃內停水(水囤積在胃裡的感覺)、口中黏稠、浮腫、腹瀉、頻尿等,而只要濕的情形惡化,就會變成痰飲,不但會有先前濕的症狀,更會引發眩暈與耳鳴、心律不整等症狀。治療時,以排出多餘水分的利濕為主。
濕熱是濕的狀態長期化後開始帶熱,或與其他不正常的熱結合一起後所引發的病態。照說濕屬陰、熱屬陽,原本應該是互相抵銷的關係,但此時因兩者結合一起而共存,導致若進行利濕治療,就會讓熱過強,而若想消除熱,又會讓濕變強的複雜狀態。濕熱的主要症狀有分泌黃色黏稠狀痰或滲出液(因發炎而滲出的液體)、口中黏稠、口乾卻不想喝水、伴隨發燒感的倦怠感等。 (編輯推薦:濕熱體質作祟,好發濕疹!中醫調理徹底排濕)
治療時雖然以並用利濕和冷卻熱的清熱為主,但也得依濕和熱的程度,調整利濕與清熱的治療比例。
從下一頁的三張圖解症狀,看懂你的毛病是因為陰虛、濕、還是濕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