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瑞的話語充滿智慧。大多數的人都會把錢浪費在車上,而看出這一點則是一種先見之明。他以自己為例告訴我,如果多想一想,就不會把錢揮霍在車子上。我從一個懂車又懂理財的人身上,學到這個觀點。但是,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我對相關領域一無所知,根本像是一個原始人。
培瑞說:「當你要買車時,先想一想轉賣時這輛車還值多少錢。」新車一落地,第一年的折舊率很高。他建議我不要買新車,要買已經有人幫我付了折舊的中古車。他認為日系的中古車最有價值,建議我找里程數低的車子,而且車子要保養狀態良好、有原廠烤漆、好輪胎,以及不錯的內裝。
培瑞指點我,假如買對價錢,而且已經有人付了車子的折舊,那麼我可以在開過一、兩年後,用當初購買的價格賣掉。
中古車開一年,轉手還賺錢,你能嗎?
我決定試試培瑞的理論,開始尋找不會拖累財務的車子。
我閱讀一些具公信力的消費報告,並未花太多時間,便掌握了車價行情。其中,菲爾.艾德蒙斯頓(Phil Edmondston)每年更新的《中古車指南》(Lemon-Aid Used Cars)相當有價值。有些車款確實划算,有些車款則是很不錯的代步工具。我每天早上都會花幾分鐘翻閱報紙的分類廣告,當看到價格合理、感覺不錯的車時,就會過去瞧一瞧。
接下來的幾年裡,我買了幾輛低里程數、可靠的日本車,每輛價格都介於1,500至5,000美元之間,我至少都開十二個月,這段期間沒有付出多餘的錢。由於我買的車都很便宜,因此轉售的獲利並不高,但通常一輛車可賺800到1,500美元。
不幸的是,有太多人不善於處理他們的財富,因此我們很容易看到許多人因過度消費而欲求不滿或是走到絕境。一般來說,這些人都想快點拿到錢,以便換一輛更好的車,或是償還那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的債務。我曾經向這兩種人買過車,開了兩、三年,大約6萬英里之後,再以當初買進的價格賣出。
有一次,我用3,000美元買了一輛低里程數、車齡十二年的豐田小客車。我開著這輛車,跑遍了北從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British Columbia,編按:當地華人習慣稱之為「卑詩省」)、南至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區半島(Mexican Baja Peninsula)及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總共開了4,000英里才回到加拿大。後來,我又開著它,完成了一趟超過8,000英里的旅程。最後,我以3,500美元賣掉這輛車。精明的採購策略可以讓你將這些省下來的錢,累積成一筆用於投資的小財富。
有一種非常簡單的中古車購買策略,可以省下許多時間和金錢。
想像你信步走進一個汽車展示場,一般來說,不管你是獨自一人或和朋友同行,應該都無法自由自在的看車。其原因在於,銷售人員會立刻趨前,向你介紹各種廠牌和車款。他們或許用意良善,但如果你沒有經驗,脈搏會因為對方不斷尾隨而加快,那麼這個壓力可能會讓你屈服,畢竟你是在他們的地盤上。
面對這些龐大、飢餓、經驗十足的大鯨魚,我們這些小蝦米必須採取有效的策略:首先,充分釐清自己要尋找的目標。
舉例來說,2002年,我想找一輛手排、原廠烤漆的日系車。我之所以不想要重新烤漆過的車,是因為我無法判斷在新烤漆之下,隱藏著生鏽或是意外碰撞的痕跡。另外,我希望里程數低於8萬英里,價格不超過3,000美元。只要保養良好,而且很少行駛於惡劣的路況,車齡多久並不重要。
我像是個充滿勇氣的祕密探員,從黃頁中鎖定目標,並打電話給方圓20英里內每一家汽車賣場。我堅持所有的條件,告訴對方我要找什麼樣的車,並且請他們不要拿不符合條件的車子來唬弄我。
面對積極的銷售人員,我仍然堅持立場。不過,透過電話比面對面容易多了。大部分的車商告訴我,他們有一些我應該會感興趣的車子,可是價格不可能低到3,000美元。有些車商則引誘我選擇其他方案,還有的業者認為我開的價格根本是異想天開,但是我不氣餒也不言退。我保持禮貌和風度,因為最後我可能還得再打電話給他們。
我第一回合打的電話並沒有得到我要的結果,於是接近月底時,我又打電話給那些車商,因為銷售人員此時可能比較急於達成當月業績目標。很幸運的,某家車商表示有一對夫婦要舊車換新車,因此要賣掉一輛只開過3萬英里的豐田Tercel。那輛車還沒做過清潔或檢查,但是車商願意以3,000美元出售以求快速周轉。
這個策略不限於購買3,000美元的車,任何廠牌和車款皆可適用,還可以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用這些省下來的錢做有效的投資,以建立財富。
本文摘自《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安德魯.哈藍(高中老師、素人投資家)/大是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