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意味著糞便汙染!吃到「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可致腎衰竭、死亡
大腸桿菌可說是最常上新聞的細菌之一了,許多人吃了生冷食品而拉肚子的情形很多都是大腸桿菌造成的;大腸桿菌的能耐還不僅於此,部分大腸桿菌甚至可造成腎衰竭致死!根據食藥署衛教資訊,大腸桿菌是人類等溫血動物腸道中的常見菌種,食品一旦出現大腸桿菌,就意味著食品直接或間接被糞便汙染,所以大腸桿菌常被用作衛生檢定指標。大部分的大腸桿菌是「非病原性」,只有少部分大腸桿菌會引起下痢、腹痛等症狀,稱之為「病原性」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有多種型態,一般病原性大腸桿菌造成的症狀為下痢、腹痛、噁心、嘔吐及發燒;若不幸遭到「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情況會更嚴重,可能出現嚴重腹絞痛、血狀腹瀉等情形;雖然多數健康成人可在一周內恢復健康,但少數人可能會併發溶血性尿毒症,導致溶血性貧血、水腫、抽筋、出血等症狀,甚至變成急性腎衰竭,嚴重可能致命!
一般大腸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潛伏期平均為5~48小時,而若是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中毒潛伏期則更長,為2~8 天。以下有幾種食物在夏天特別夯,卻需要格外小心。 (編輯推薦:吃生魚片吞進寄生蟲?中毒致命第一名原因其實是這動作!)
涼麵擺放3~4小時菌數飆百倍!選購前看店家5個衛生細節
涼麵不用加熱,可能早上做好之後一路賣到下午或晚上,而且許多店家沒有使用冷藏設備,直接把一大團涼麵擺在室溫之中,這一大團麵就是細菌生長的「舒適圈」。涼麵在夏季常溫狀態下,只要放置3~4小時,涼麵裡的菌數就可能暴增數十倍至百倍。 (編輯推薦:譚敦慈的冰箱原來長這樣!不過期、不腐敗8項秘訣大公開)
在外選購涼麵,可以觀察店家幾個小細節,藉此避免涼麵裡的細菌風暴;根據《食藥好文網》,觀察的重點有5項,包含冷藏、溫度控管,都是食物保持新鮮、不變質的關鍵:
- 店家環境是否保持清潔與衛生。
- 有沒有「冷藏設備」,且涼麵溫度最好控制在冷藏4~7°C。
- 有沒有把生食及熟食分開擺放製作,以免交叉感染。
- 醬汁儲放器皿是否加蓋?
- 是否用自來水沖洗麵條,生水也會增加大腸桿菌污染的疑慮。
夏天很多人愛健康又清爽的生菜沙拉,沒想到竟也因為這件事造成致命後果?下一頁看衛福部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