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高危險群
- 三十五及五十五各為罹患的高峰期
- 有性經驗的女性又比無性經驗的女性罹患率來得高
- 性經驗早
- 不安全性行為
- 曾患性病的女性
子宮頸癌癌前病變
多年以來,醫師們用許多不同的名稱來表示子宮頸表皮細胞異常,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鱗狀上皮內病變(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其中「病變」指的是區域性的異常組織,細胞異常可以分為兩類:
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ow-grade SIL)
是指子宮頸表皮細胞在大小、形狀、以及細胞數目上的輕度改變,有些低度病變會自行痊癒,但有些會隨時間發展而範圍變大或是形成高度病變。癌前低度病變也可以稱為輕度化生不良(milddysplasia)或是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第一級(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1)。
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igh-grade SIL)
包括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第二級和第三級,係指出現大量的癌前病變細胞,它們與正常細胞顯著不同。
與低度病變一樣,這些癌前病變只限於子宮頸表皮細胞,它們可能在數月或數年內都不會形成癌症並侵犯到深層。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第三級(cervical 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3)包括中度和重度化生不良(moderate or severe dysplasia)及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子宮頸癌分期
早期第1期&第2期
子宮頸癌第一期 癌細胞局限在子子宮頸
- 第1 期A1
顯微鏡下觀察之侵犯小於等於 0.3 公分。 - 第1期 A2
顯微鏡下觀察之侵犯大於 0.3 公分,但小於 0.5 公分 橫徑 散佈小於 0.7 公分。 - 第1期 B1
癌細胞侵犯大大於 0.5 公分,或橫徑散佈大於 0.7 公 分, 但腫瘤大小則小於 4 公分。 - 第1期 B2
同上但腫瘤大小則大於 4 公分。 - 第2期
癌細胞侵犯超過子宮頸,但未達到骨盆腔壁。 - 第2期 A
有陰道壁之侵犯,但未達下三分之一之陰道壁。 - 第2期 B
有明顯子宮旁之侵犯。
晚期第3期&第4期
- 第3期
癌細胞侵犯達到骨盆腔壁,或下三分之一之陰道壁之侵犯,或有水腎情形者。 - 第3期 A
癌細胞侵犯未達到骨盆腔壁。 - 第3期 B
癌細胞侵犯達到骨盆腔壁,或合併有水腎情形者。 - 第4期
癌細胞侵犯超出骨盆腔,或有膀胱或直腸之侵犯。 - 第4期 A
子宮頸附近器官之侵犯。 - 第4期 B
遠處器官之侵犯。
子宮頸癌治療
子宮頸癌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是使用高能射線來破壞癌細胞並抑制其生長。
放療是屬於局部治療的方法,只會影響到治療區域內的癌細胞。放射線給予的方式可能是使用體外的大型機器,或是直接將放射性物質放入子宮頸,有些病患則會同時接受這兩種治療。
子宮頸癌手術治療
手術是一種局部性的治療方法,它直接移除子宮頸及附近的組織。如果癌細胞侵犯到子宮頸淺層,可能會保留子宮及卵巢而只移除腫瘤部分;在其他的狀況下或是不需保留生育能力的婦女,則會採取子宮切除術移除子宮頸、整個子宮及附近的組織,有時卵巢及輸卵管也會同時移除。另外,可能也會摘取子宮附近的淋巴結,以檢驗癌細胞是否散佈到其他器官。
子宮頸癌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就是使用藥物來殺死癌細胞,它通常是在子宮頸癌已經散佈到身體其他部位時進行,可能會只用單一藥物或選擇數種藥物組合治療。治療子宮頸癌的抗癌藥物可能由靜脈注射或是口服的方式給予,不論是哪種方式,化療都是一種系統性的治療,也就是藥物會經由血流作用到全身。
化療進行是以循環的方式進行,也就是治療期、恢復期、另一次治療期等循環。大多數病患會在門診接受化療,但視使用藥物的種類及病患健康狀況,有時也需要住院治療。
本文獲「永齡健康基金會-永續醫學教育」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永齡醫教官網。
子宮頸癌症狀/原文出處
子宮頸癌篩檢/原文出處
子宮頸癌癌前病變/原文出處
子宮頸癌分期/原文出處
子宮頸癌治療/原文出處
作者介紹:永齡健康基金會,「永齡醫教」深信持續地推動新醫學,與生醫跨界合作,透過建構Medinsight醫學知識平台,整合專業、分門別類、完整的精準醫學及癌症治療知識,帶領大眾一探基因與預防醫學的奧妙。促進社會大眾對健康意識的重視,進而提升對癌症預防醫學的敏銳度及參與度。秉持堅定的信念,與廣大生醫人、學術機構、社福團體合作推廣,在不久的未來,讓癌症的發生得以掌握、讓健康勝券在握。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