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與財務自由的追求,年輕時難以兩全
我曾遇過一位年輕人Y,大學畢業三年,工作還不穩定,但好處是住台北家中,所以相當省錢,吃住都是媽媽,真的很好存錢,問題是這樣的他跑去做台指期,一下子就把本金輸了一大半,剩不到10萬。
然後去找任何工作都覺得不適合自己,例如:「同事在辦公事感覺都好冷漠」「上司逼業績好緊,喘不過氣」「加班文化讓我沒辦法適應」「我作台指順的時候輸贏都不只這個月薪了,拜託」...等等。這些事當然可以列入你職涯的考量,你想要什麼樣的條件與環境,我們身在自由的社會,一切都任你挑選。
問題是...能挑到什麼時候?
30歲還能稱為社會新鮮人嗎?還是繼續挑到40歲?如果能週週休,誰會想要六日還在上班?或兼差?如果能爸媽直接出頭期款,誰會想要縮衣節食存錢?生活品質如果能更好,相信每個人都想要,但先天的資源遠遠不如人的時候,你只能先苦幹實幹個十年再說,方法無他...賺錢加存錢,生活品質先丟一旁。
要結婚的話用簡單的方式辦理,蜜月看能不能先近一點,不要動不動就飛歐洲。婚紗照、婚攝、婚祕,各式各樣的開銷,其實都不是「婚禮必需品」,有多少錢做多少事,這幾年來有很大的因素是社群媒體的盛行,讓每個人有了更濃厚的「比較心理」。
已經聽了超多人跟我說:
「為什麼同年的朋友同學,明明也還沒30歲,IG或FB都是出國旅行美照?」
「為什麼IG上面,看到他好像都拿名牌包,但明明他只是OOXX的工作而已。」
其實很簡單,以前的年代也有這樣的人,只是沒有FB與IG,頂多透過三姑六婆的傳達,所以沒想這麼多。現在呢?你很容易有錯覺,「誤以為」你也能像別人一樣..每年買幾個名牌包應該還好吧!每年出國一兩次真的很少,還好吧!每個月吃幾次大餐,還好吧! (編輯推薦:拚命省錢卻存不了錢?買一送一、免運…5個陷阱沒省到還倒虧)
說真的,你應該要評估一下不是多少月薪可以這麼做,而是你已經有多少的「資產」,能產生多少的「被動收入」來支撐你這樣的消費行為?
大多數家裡幫忙還是居多,月收入真的不是重點。2019年的今天,白手起家是困難的,打的是家族戰,不像以前一打一的單挑還比較常見!從無到有,存到一百萬或兩百萬,靠的不是投資,投資當然可以當配菜,但最快的方法一定是靠工作。
想盡可能賺錢 + 減少開銷存錢
每個月的收入-開銷 = 儲蓄 X
每個月的收入-儲蓄 = 開銷 O
上述的公式其實許多地方都看過,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作的到嗎?Y跟我說:「畢大,我覺得你的想法太老派,我就是想要把生活品質顧好,人生不是只有賺錢,而且這樣舒服的過日子,不也挺好。」
我笑著回答說:「你當然可以啊!但要保證你20年後,不會看到別人有一定資產的時候,才罵天罵地,覺得社會對你不公平。別忘了,人家省吃儉用20年,過著苦哈哈日子,但你是紮紮實實的擁有舒服的生活品質20年。」
「對了,你還要感謝你爸媽在台北有一間房,讓你住著無後顧之憂,並且在宜蘭還有一間房讓你收點租金自行運用。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爸媽,當然沒說你這樣不行,只是你忽略了30多歲後的開銷總數,這要稍微提醒你一下。」
Y疑問著說:「還有什麼開銷,結婚生一個就好了啊!敷衍一下爸媽,交代的過去就行,我們年輕人大多是這樣想。」
我繼續回答他:「結婚生一個,那你另一半願意與公婆同住嗎?生了小孩空間夠住嗎?會不會有買房或出外租房的需求?生小孩之後爸媽如果不能幫你帶,保母費你知道是多少嗎?有太多的費用,現在你賺兩三萬會覺得足夠,是因為父母幫你擋掉了,但他們能不能幫你繼續擋到老?這些都是你要好好思考的。」Y聽完...沉默無語。
先別急著用最好的!看完下一頁或許可顛覆你對生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