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渴望的快樂,永不妥協──子宮頸癌 慧翎導演
她是陳慧翎,金鐘獎導演,執導的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引起廣大討論──在反應熱烈的背後,來自癌症復發後的反思。
文字:謝旭如/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採訪:謝旭如
採訪協力:蔡孟儒/米娜哈哈記事本
第一次檢查就發現異常
一向對拍片要求完美的慧翎導演,已拿下多次金鐘獎,在外人眼中,拍攝對她而言應該游刃有餘──但實際上,她經常在執導過程中,將手指摳到流血,每次拍、每次都緊張。
因為數次於非生理期出血,慧翎導演漸漸察覺身體的不對勁,到醫院做了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發現高度細胞病變。切片後,確診為子宮頸癌。 (編輯推薦:媽媽注意!痛痛癢癢癌症纏身,7大常見婦女病妳也有嗎)
準備進行子宮根除手術時,由於醫生從MRI 影像中已看不到癌細胞,因此手術臨時喊卡,變為定期追蹤檢查。
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
對導演而言,拍片是快樂的泉源,不是壓力的來源,於是她馬上便重回工作崗位,繼續節奏緊湊的執導生活。
三年後,當導演開始著手拍攝新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時,又發現開始有非經期出血的現象,明知身體有狀況,但她仍選擇繼續投入工作。
後來回醫院追蹤檢查,發現腫瘤已逼近4 公分,但無法立即手術,於是醫生決定以化療、放療作為主要治療方式。
癌症復發後的反思
當初自己的父親就是罹癌過世的,也曾因為工作在安寧病房拍過片──所以導演大概知道,「癌症」整個治療過程,是怎麼一回事。
那是導演第一次放下工作,思考自己的人生:
「如果生命只剩下九個月,是不是應該要為自己做點什麼呢?」
以前的她,總是為家人、為團隊、為別人做事,卻從來沒有好好重視過自己內心的聲音。
「如果我只剩下這一部片可拍,我想要說什麼?」
「我還要妥協嗎?我還要討好別人嗎?」
「如果你開心也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那何不開心一點呢?」慧翎導演現在學會放過自己,下一頁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