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的癌前病變
- 什麼是大腸直腸癌的癌前病變?
- 什麼是大腸息肉?什麼是炎性腸道疾病(IBD)?
- 發現之後如何追蹤?
癌前病變是指有些「非癌疾病」若繼續發展下去,會有癌化可能的某些病變。大腸直腸癌的癌前病變,主要有大腸直腸腺性息肉,息肉症候群及炎性腸道疾病。
再談大腸直腸息肉
依外觀,大致分為無莖性及有莖性息肉。依組織學型態分類,大致分為增生型息肉,管狀腺瘤,絨毛腺瘤,混合型腺瘤,鋸齒狀腺瘤等。大腸直腸癌多數會先經過腺瘤期,而後隨著環境、飲食習慣、基因異常等因素共同影響進而演變成惡性腫瘤,因此,腺瘤被視為大腸直腸癌前病變。
再次提醒,有息肉產生時,不需要過度擔心,大部分的大腸息肉是良性的,除非大於一定的體積才容易惡化,只要及時就醫並遵照指示切除及追蹤,就能得到適當的治療,避免癌化的發生。
前章所提的遺傳性息肉症即屬於癌前病變,除此之外,還有一類常被提及的大腸直腸癌前病變是炎性腸道疾病(簡稱為IBD),指的是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與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這兩種疾病均是慢性的腸道炎症,其疾病的成因至今仍不十分明瞭,基因、感染、免疫病理機轉及心身醫學各方面因素都可能相關。好發於二十歲到四十歲的成人,此類疾病的臨床表現變化多端,病人的症狀可能是腹瀉、腹痛、血便、粘性血便,甚至於伴有發燒及食慾不振等現象。 (編輯推薦:血便是痔瘡還是大腸癌?醫師教你這樣看出差別!)
潰瘍性大腸炎主要是侵犯大腸黏膜,病變是呈連續性的變化,病灶多侷限在大腸,而直腸常被侵犯,發炎浸潤多在黏膜層,較少侵犯到黏膜下層。持續發炎的結果會造成纖維化、腸道的節段消失、腸道縮短,再生的黏膜造成內壁凹凸不平,而有偽息肉產生。在長期持續發炎的病例,黏膜也可能發生惡變而產生腫瘤。
克隆氏症主要是侵犯小腸,但也有四分之一病例侵犯大腸,其發炎浸潤卻是侵犯所有腸道各層,甚至侵犯到腸道外的腹膜及淋巴結。在腸內的變化是呈跳躍性的,直腸多不被侵犯,因全層壁的發炎反應,容易發生膿瘍及廔管等合併症。癌前病變經切除治癒後,其將來罹癌風險仍較一般人為高,因此需定期追蹤。
本文摘自《SAY NO TO 大腸癌:一次破解腸癌迷思,讀懂預防與治療方法,擁抱無癌快活人生!》/林肇堂 醫師 等/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