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膜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體外膜氧合)的縮寫ECMO的音譯,香港人稱為「人工心肺」,或許更能具體表達葉克膜的功能。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諶大中主任說明,葉克膜可用來支持病患的心肺功能,等到病患肺臟功能恢復,只需心臟功能的輔助時,就能考慮卸下葉克膜改裝心室輔助器。所以病患從葉克膜裝心室輔助器,表示肺臟功能已能正常運作。
心室輔助器可分為「短效型」與「長效型」兩種,各有其優缺點:
短效型心室輔助器 | 長效型心室輔助器 | |
自由度 | 機器在體外,需插電連接,術後患者無法出院。 | 機器裝在體內,病患需將電池背在身上給機器充電,可以出院恢復正常生活。 |
使用期限 | 建議使用1個月左右。 | 使用時間可從數個月到數年不等。 |
健保給付 | 具有心臟移植手術施行資格的醫院跟醫師,只要診斷需要即可使用,健保給付不需自費。 | 健保給付的評估條件嚴格,未通過健保審查需自付500多萬元。 |
不論是短效型或長效型,因為血液透過機器管路循環,都有
- 容易形成血栓
- 容易溶血
- 血流型態改變造成腸胃道出血
- 裝置不善引發感染
等風險,且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長效型心室輔助器的死亡風險並不低,其五年存活率約為50~60%。
心肺輔助器是兩面刃,一旦腦出血比腦中風病患更難處理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湯其暾在「ETtoday健康雲」中指出,裝設葉克膜或心室輔助器的病人,必需施打「抗凝血劑」保持血管暢通,然而這些藥物會造成凝血功能異常,病患咳嗽、腹壓增高或便秘,都可能導致腦壓驟升,引發腦出血危機。 (編輯推薦:納豆驚傳腦出血插管搶救!預防腦出血有10招,起床喝這杯保命)
這類患者的腦出血稱為「藥物引發的出血性傷害」,這比起一般出血性腦中風更難搶救,因為一般出血性腦中風患者,可施打解藥抑制,但長期施打抗凝血劑的患者,尤其是使用超過3個月的人,有凝血功能障礙,所以出血部位會不停擴大,加上血管長期在藥物作用下變得鬆弛,血小板就算聚集到血管破裂處也難以凝固,醫療團隊只能與時間賽跑,透過手術替患者腦部減壓。(腦是封閉空間,如果出血部位的血塊無法清除,腦部就會像壓力鍋,腦壓會越來越大,腦壓過大可能使腦部組織損傷,甚至完全喪失功能)
醫師說,其實裝上心室輔助器的時效非常短…下一頁看懂這種危險腦出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