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感染症像感冒,若出現骨痛症狀須警覺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2月6日~11日間陸續因為喉嚨痛、出疹、骨頭痛等症狀多次就醫,而醫院曾經在12日通報登革熱及屈公病,雖然兩項檢驗結果都是陰性,但因檢出茲卡IgM抗體陽性,所以再次採檢並改通報茲卡,昨日(24)日確診;該病患目前已經沒有症狀,也過了可傳染期,且同行家人都沒有疑似症狀。 (編輯推薦:最新研究:茲卡病毒可能躲在眼睛、透過眼淚傳染!)
茲卡病毒可能造成生出小頭畸形兒
茲卡病毒感染症是感染到茲卡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通常為3~14天。典型症狀為發燒合併紅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紅眼),有時也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等症狀。關於茲卡病毒的傳播,目前認為是由斑蚊屬的病媒蚊傳播,在台灣主要的傳播媒介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當受感染者約會經過約3~14天的潛伏期,接著開始發病,發病期間若被蚊子叮咬,就可能透過病媒蚊將茲卡病毒傳播到其他人身上,擴大疫情。
疾管署表示,一般成人感染茲卡病毒後症狀輕微,但若是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可能會導致胎兒出現「小頭畸形」,或甚至死亡,提醒孕婦以及計劃懷孕的婦女暫緩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如果前往,需做好防蚊措施,比如
-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
- 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
- 住在有紗窗、紗門或空調的房舍,盡量減少被蚊蟲叮咬的機率。
下一頁告訴你什麼是「1+6原則」,盡量降低產生遺憾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