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因為加薪的時刻,同時也是帕金森定理發威的時刻。
甚麼是帕金森定理?
帕金森定理是由英國作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在1955年的經濟學人寫的一篇幽默短文,直譯為:工作總會填滿它可用的完成時間。
“Work expands so a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t.”──<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
舉個例子,露西阿姨前一陣子退休了,他想要寫一封明信片給遠在美國的姪女娜娜,早上起床以後,她泡了杯咖啡,做了早餐,一邊想著要寄哪一張明信片。
吃完早餐以後,他開始從六張明信片中,挑選一張出來,這花了他一些時間,最後他選擇了一張鳥類的明信片。
因為想要和娜娜分享很多事情,但是珍貴的明信片只有一張,所以不能隨便下筆,雖然退休生活實在有些無聊,但總不能只寫一些瑣事。
露西阿姨打了通電話給還在上班的老公彼得姨丈,問他有沒有甚麼事情想要分享給娜娜,但是彼得姨丈沒有接到電話。露西阿姨就先把明信片擱在一旁,開始做些伸展運動。
就這樣到了午後,露西阿姨沒有吃午餐,但睡了個午覺。
彼得姨丈終於回電了,他要露西阿姨告訴娜娜,他最近換了一部車,很開心,並要娜娜向他父親問好。
就這樣到了傍晚,露西阿姨把草稿寫好了,很久沒有寫字,總要練習一下,順便請彼得姨丈替她潤潤稿。
終於在晚餐過後,露西阿姨完成了這張明信片,但一天也就這樣結束了。
讓我們看看另一個例子,5年前的露西阿姨還在工作,他一樣要寫封明信片給娜娜,但是因為工作十分忙碌,因此露西阿姨並不太在意內容,順手挑了一張明信片,寫了些生活的瑣事,然後完全忽略了彼得姨丈也想分享事情,便在中午的休息時間寄出了明信片,前後只花了幾分鐘。
這是一個帕金森定理的例子,只要還有時間的空間,我們總會憑空生出許多的額外工作,來填滿我們的時間,即使這些工作不那麼重要。
金錢也有帕金森定理
如果把帕金森定理應用在金錢管理上,也可以找出相似的道理。
當我們還有預算的空間時,我們總會生出許多消費的需求,來填滿我們的預算,即使這些需求不那麼重要。
在辛苦地工作一陣子以後,你終於盼到了加薪的日子,拿著薪資調整單,你開始想像著,我每個月多了2000元,終於可以過得不那麼拮据了。
接著多年以後,前面的老屁股離職跑去追逐夢想,終於輪到你升等了。
這時候你手裡有了一筆錢,毫不猶豫地付了買車的頭期款。你想著,你只需要每個月多付幾千元的車貸就好,這筆錢靠著因為升等而增加的薪水來付,完全負擔的起。
於是年復一年,每一年你都過得更舒服一些,有了車,然後開始了一些花費較高的活動,那是以前領低薪的時候從來沒想過的畫面。
你感覺好極了,開了車,買了精品手錶,偶爾品品酒,打打高爾夫,原本只能在亞洲旅行,現在可以踏足歐美。
看似幸福美滿,卻在多年後發現,你的
存款增加的幅度,總是遠遠不及你開銷上升的幅度。
簡單破解理財帕金森定理的影響:先存錢!下一頁看看該怎麼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