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Tiny House Blog臉書
這麼大的房子不再是人生「必需品」:小小蝸牛殼省下高額房屋開銷,生活更自由
對年輕人來說,一間大而穩固的房子才能滿足「家」遮風避雨的想像,很多人聽到「住」在拖車小屋上都覺得無法接受,包括一些現居活動小屋的人也坦承第一次聽到這種「非典型住家」時覺得很瘋狂;然而,人會因為心境的轉變而改變選擇偏好。
在台灣,因為房價不斷高漲,許多人為了成為有殼蝸牛,不得不背著超重的房貸壓力,十分痛苦。而活動式小屋在美國的售價從2萬至6萬多美金,視房屋大小與機能多寡而定,換算成台幣約60萬至200萬之譜,相比於動輒數百萬至千萬以上的房價,這種小小房屋的經濟壓力自然較為輕鬆愉快。
除卻經濟上的重擔,由大屋換到小屋還會逼迫自己進行「減法生活」,當自己住進了小小屋子裡,代表著自己必須下定決心「斷捨離」,盡量捨去不必要的生活雜物。在美國,有些人會教導大眾如何建造自己的活動式小屋,並教建造者如何活得更「精簡」、如何去掉多餘的生活雜務。
斷捨離從住屋做起:小房子簡化了生活,更加專注在自己重視的事物
一對住在舊金山的夫婦,為了能多花點時間追尋富足人生的事物,決定滅少工作量,卻因此難以負擔舊金山住家的高額租金。為了解決這個兩難,最後他們從原本佔地1300平方英尺的住家搬進了活動式小屋。
這個轉變不僅減少了經濟負擔,也簡化了他們的生活,從此以後,能更加專注在自己所重視的事。他們對「新家」最滿意的地方,除了建造小木屋的速度(7星期完工交屋)以及相比於原住家租金極少的成屋花費,還有一點是「維持住家整潔的時間短」,讓他們有更多的閒暇時間,去做更多能夠滿足自己的事物。
活動式小屋的大小約200平方英尺(大約5~6坪),大約是一個雙人房的大小。這樣的空間做為一個「家」乍看之下很狹窄,但這個小小空間實際上能設計出廚房、衛浴、客廳,該有的住家機能一應俱全,能滿足一個或兩個人的小小家庭。
人生下半場,房子用不了這麼大,因為家的定義絕不只是一個殼!下一頁繼續分享,退休後的生活也能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