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醫學界間有名的田野調查結果,平均心跳數每增加5次,罹患腦中風與心臟病的風險便同時會上升17%。於是知道自己每分鐘心跳數的平均值,成為早期發現健康警訊的第一步。因為心跳數的增加,本身很可能就是心臟與血管系統發出的求救信號。
為什麼心跳快會容易早死
日本知名生物學家本川達雄在1992年便提出哺乳類生物在一生中的心跳數為定數的說法。老鼠的一分鐘心跳數為600~700次,壽命為1.5~2年。大象的一分鐘心跳數為20次左右,壽命為50~70年。哺乳類一生中的心跳數有其極限這個說法,也獲得世界生物學界的認可。所以讓自己的心跳數超出平均數值,等於在不知不覺間消耗自己的生命。
人類的一分鐘平均心跳數為60~80 次,控制心跳速度的是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人處於興奮狀態時、佔上風的是交感神經,於是心跳加快。人處於放鬆狀況時,佔上風的是副交感神經,於是心跳變慢。
心跳快與疾病間的關係
日本帝京大學醫學院教授大久保孝義表示,他從33年前便開始監測岩手縣花捲市的三百名民眾的心跳數增減,統計結果顯示安靜時的心跳數超過70的人,之後心跳數每增加五下,罹患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的風險便增加17%。而曾在名古屋大學附屬醫院任職的林博史醫師也在臨床經驗中發現,心跳一直很快的病人想要完全復原,所花的時間跟心跳較慢的病人比起來長許多。
心跳增加,是生病的警訊嗎?下一頁深入解析心跳和身體健康的密碼,又該如何面對心跳過快、為心臟減輕負擔